第444章 危机到来(2 / 2)

</p>

</p>

</p>

</p>

</p>

现在裴仁基出任毗陵郡刺史,在裴仁基的支持下,西海精盐店在毗陵郡出现了。</p>

万谷想了想道:“那就先别急向洛阳汇报,派人去吴郡和毗陵郡调查一下,然后一起向洛阳汇报。”</p>

吴郡,西海精盐卖得火爆,二十文一斤,只要不腌菜,一斤够四口之家吃一个月。</p>

同样的四口之家,十文的粗盐要四五斤才够一月,更重要是口感,精盐里没有粗盐那种糟心的沙土。</p>

在柴米油盐上,老百姓们个个都精明无比,一个月节省三十文钱,还能吃到干净的精盐,哪个白痴还会买十文一斤的粗盐?</p>

所以粗盐就直接没有人买了。</p>

当然,不光是吴县,吴郡的各县街头都有两家盐店,都是一家城南,一家城北,同样的红顶白墙,西海盐店,特别醒目。</p>

也同样排了长队。</p>

五天后,毗陵郡的四个县,晋陵县、江阴县、无锡县和义兴县也同样各出现了两家盐店,一样的装饰,一样的售卖方式,一样的排了长队。</p>

这天上午,在吴县城北的盐店像往常一样开门了。</p>

店铺是每月五百文租的官方店面,大约五六十个平方,红顶白墙,格外醒目,牌子写着‘西海精盐店’五个字。</p>

盐店前排了两排长队,每条队伍足足排到里外,几个店员忙得脚不沾地,将称好的一碗碗卖出去,盐都是装在小木碗中,每碗一斤,每人最多只能买三斤。</p>

一共两个店员,一人收钱,一人放盐。</p>

“这位大娘买两斤盐!”店员收了钱喊了一声。</p>

店员用一个小木碗,从大盐斗中舀一碗盐,抖抖平,就是一斤。</p>

撑开大娘随身携带的布袋,把两碗盐倒入布袋中。</p>

“大娘,两斤了,你走好!”</p>

两个年轻人动作麻利,头脑灵活,效率很高。</p>

“我是开酒楼,三斤太少,我多买几斤行不行?”一名中年男子问道。</p>

“掌柜对不起啊!以后酒楼可以送货上门,现在刚开始,盐不多,烦请您多找几个伙计来排队。”</p>

“那就算了,先买三斤。”</p>

掌柜给了钱,店员喊道:“这位掌柜三斤!”</p>

另一名伙计动作麻利的将三碗盐倒入掌柜袋中。</p>

盐店不远处,三名捕快挎着刀在来回巡逻,几名男子鬼鬼祟祟看着盐店议论什么。</p>

捕快立刻上去喝道:“要买盐排队去,在这里商量什么,想犯事吗?”</p>

几名男子吓得连忙走开,找到一家茶馆把情报记下了。</p>

吴郡和毗陵县每县各有两家盐店,店名都叫西海盐店,店东主身份不详,但有官府保护,店里只卖精盐,二十文一斤。</p>

他们写下了调查情报,立刻赶回江都向万家汇报。</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