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真正的飞檐走壁(1 / 2)

然而,杨素在拨弄权术方面很有一套,但在治理国家方面远远不及高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利益,他开始想尽办法讨好隋文帝。

在奉命建造宫殿时,他压迫劳役,累死之人数以万计。杨素将这些死者全部烧成灰烬。宫殿建成后,隋文帝发现杨素竟然擅自做主,装修得无比豪华。

杨素担心获罪,便找到了独孤皇后帮忙脱罪。皇后对他修建的宫殿非常满意,于是在隋文帝面前帮他美言。因此,杨素不但没有受到责罚,反而深得皇帝的信任,从此更加恃才傲物。

601年,杨素接替高颎任职左仆射,同时被隋文帝拜为行军元帅,攻打突厥。突厥在杨素的猛攻之下接连败逃,杨素率领骑兵紧追不舍,契丹从此再也没有突厥的踪迹。

杨素之子杨玄感也因战功显赫,受到诸国敬重。

此后,杨素越发显贵荣耀,他的家童、乐器、小妾数以千计,府邸的规模体制甚至模仿皇宫,他的亲戚多数位列公卿,即使没有功劳者也都身居要职。这样的显贵自南北朝以后无人可比。

当时的朝中大臣无人敢违背冒犯杨素,即使是忠诚卫国之人也要被他暗中陷害;如果是向他归附的,那么即使无才也会被杨素加以提拔。

隋文帝对杨素的倚仗逐渐疏远。604年,隋文帝杨坚病重,太子杨广认为杨坚已经时日无多,于是给守在杨坚身边的杨素写信,准备安排杨坚驾崩之后的事情。

结果此信被误传到杨坚手中,与此同时,杨坚的宠妃又状告太子对其无礼。杨坚于是下令召见之前被废的太子杨勇。

太子杨广便与杨素谋划了应对之策。杨坚随即在当晚驾崩。杨广登基之后,他的同母弟杨谅知道事情有异,于是率领十几万人起兵反叛。

杨素奉命平叛,杨谅经过几次战斗全部失败,无计可施之下选择投降,其党羽全被铲除。

605年,杨素被升为尚书令,不久又拜为太子太师,其他职务不变。

隋炀帝杨广前后赏赐给他的东西不计其数。虽然隋炀帝在表面上对他特殊礼遇,但实际上却是恩情淡薄,甚至巴不得他早日归天。

杨素在之后卧病在床,杨广虽然经常派人送去名贵的药品,但总在背后询问医生杨素的病情。杨素知道杨广的真实用意,于是停止一切治疗,选择病重而死。

当然,他的这种做法也许是想让家族不受牵连,但他没想到自己死后,家族却因儿子杨玄感的连累,全被诛杀。

【古代战争中很少记载的“飞檐走壁”,出自隋炀帝的贴身保镖#历史#小知识#历史人物】

这是古代战争中绝对精彩的一幕:一位普通士兵上演了真正的飞檐走壁。在运城杀敌时,他被击落,却能在城下稳稳落地,毫发无伤。

最终,他凭借两次骁勇的冲杀,让观战者叹为观止,从此一步登天。本期视频就来了解隋炀帝的贴身保镖、“肉飞仙”沈光。

公元613年,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40万隋朝大军向辽东城发起进攻。身为普通士兵的沈光,在这场战役中为隋炀帝挣足了面子。

沈光出生于公元591年。他的父亲沈君道曾在隋文帝杨坚时期被太子杨勇引荐为学士,之后又担任了大臣杨亮的府院。

然而,杨亮在仁寿四年谋反失败,沈君道受到牵连被除名,只能替人抄书维持生计。因此,沈光在年少时家境非常贫穷。

沈光为人义气,喜欢结交豪侠之人,城中的很多浪荡子弟都喜欢与他混在一起。他经常接济衣食财物,所以能够善待父母,不至于穷困潦倒。

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曾在朝中任职,因此常常想着建功立业,光耀门庭。不过,沈光并不像父亲那样善于文书,倒是对骑马、比赛和登高攀岩很感兴趣。因此,他在年轻时练就了一身敏捷的身手。

自公元605年开始,隋炀帝杨广开启了征伐高句丽的战争,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壮士。沈光在隋炀帝第二次出征前报名参加。

在他准备入伍之时,有百人骑马送别。他在临行之前立誓建功,否则就葬身高句丽,永不回乡。

隋炀帝于公元613年出兵高句丽。除了驻扎在辽东城下的40万隋朝大军以外,其周围还有60万大军纷纷涌至。

也就是说,当时的隋军共有100多万,而驻守在辽东城上的高句丽守军只有区区3万多人。然而,如此劣势的高句丽却丝毫不惧,让隋军的几次进攻都未能得逞。

其实,在此之前,隋炀帝就曾率领113万大军第一次亲征,但结果惨败,几十万人的先锋军只有2700多人回到国内,军资器械更是损失殆尽。

而高句丽因为这场战役的胜利,士气高涨。所以在隋炀帝第二次攻打之时,辽东城的高句丽将士信心十足。

而且高句丽也必须死守,因为隋军一旦攻入,辽东城将会面临惨遭屠城的局面。所以他们凭借坚固的城墙,让隋军在20多天的猛攻之后依然没能取得有效的突破。

在这种不利的局面下,沈光凭借自己登高攀岩的技能,成为了当时最耀眼的士兵。古代攻城所使用的器械非常复杂,包括数种云梯、头车以及规格不同的冲车。

其中的冲车又叫林冲,与城墙的高度相差无几。

外层包裹着厚厚的牛皮作为装甲,其内部还有四五个隔层,每层都站着几名拿着长矛的士兵,作用就是攻城一方将冲车推到城墙下,里面的士兵用长矛捅刺对方。而沈光就是隋军冲车内的一员。

只是庞大的体积也是冲车的缺点。所以高句丽在隋军进攻之前,就在城墙的外部挖满了沟壑,让其无法靠近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