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收复,我们此次东征也要结束了。”</p>
张议潮带着难以言表的心情说出这句话,随后侧目看向刘继隆和张淮溶。</p>
“山丹是我军东进门户,我欲在这里设折冲中府,由淮溶你兼任折冲都尉兼领右果毅都尉,索勋担任左果毅都尉,继隆你暂时担任右果毅都尉帐下别将。”</p>
大唐折冲府分三等:兵千二百人为上,千人为中,八百人为下。</p>
折冲府设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兵曹、别将各一人,校尉视等级定人数。</p>
刘继隆没有想到自己才升官不到一个月,现在居然又连跳一级,成了别将。</p>
别将又称偏将,虽然没有兵马可以领,但就张议潮的话中含义来看,这分兵是让自己帮张淮溶领右果毅都尉治下兵马。</p>
想到这里,刘继隆只能在心里感叹大人物对小人物的拔擢是真的很容易。</p>
与此同时,他单膝下跪,抬手作揖:“末将领命!”</p>
相比较刘继隆,张淮溶就没有那么快答应了。</p>
他站在原地没有作揖,张议潮看到后便示意刘继隆:“继隆,你先去下面等着。”</p>
“末将告退!”刘继隆缓缓后退,随后转身走下了鼓楼。</p>
在刘继隆走后,张淮溶这才开口道:“刺史,这刘继隆自然是有勇有谋,但这么快将其拔擢至别将,恐怕索忠顗和李恩他们会有所反应。”</p>
“这就是我让他担任别将,帮你领兵的原因之一。”张议潮长叹一口气。</p>
“刘继隆出身底层,身份干净。”</p>
“眼下我军中诸多别将、校尉都是豪强子弟出身,长此以往,下面的将士们必然怨声载道。”</p>
“拔擢一个刘继隆,既能彰显公平,又能树立标杆,何乐而不为?”</p>
“况且李恩、索忠顗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心思和打算,不如这个刘继隆纯粹。”</p>
“山丹这个地方重要,索勋那孩子不错,是索氏子弟中少有东归心思之人,所以我将他留在这里。”</p>
“只是只留他一人,我担心你制衡不过来,若是一时不察,难免会让山丹成为索氏再发家之地。”</p>
“留下这个刘继隆,让他帮你兼领兵马,这就是我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了。”</p>
“叔父……”张淮溶的称呼亲近了些,他也知道自家叔父很难。</p>
面对索忠顗、李恩等一众有着自己心思的人,自家叔父却满脑子想着的都是东归大唐。</p>
整个沙州军内部,除了自家叔父会这么想,便只有自己的族弟张淮深了。</p>
面对这样的世道,他们这般纯粹的人实在太难得。</p>
想到这里,张淮溶单膝下跪,抬手作揖:“请叔父放心,侄儿一定将山丹治理好!”</p>
“嗯,我相信你。”张议潮将他扶起,同时说道:</p>
“这次我们率军东进山丹,北边的回纥不算安定,我还要回去张掖主持大局,山丹就交给你了。”</p>
“那个刘继隆,你把他用好了,制衡索勋不成问题,不过对于他,还是需要好好防范。”</p>
“防范?”张淮溶不解道:“叔父不是说他很纯粹吗?”</p>
“是啊……”张议潮长吁一口气,走到女墙旁边,低头看着鼓楼下等待的刘继隆。</p>
“相比较那群人,他确实很纯粹,但他也有自己的心思,只是他知道我们现在该做什么,而那群人不知道。”</p>
张议潮渡步走到鼓楼另一面,黄昏的余光被大鼓挡住,他看着遥远的东方,久久没有回过神来。</p>
半晌过后,他才缓缓吐出一句话。</p>
“若要东归大唐,必须收复凉州,只是我军实力孱弱……不知我有生之年,能否实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