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城下
“一刻钟,全团着甲!”</p>
正午时分,随着十三团渡河成功,湿漉漉的张淮深转头便继续下令。</p>
面对他的军令,十三团的所有人也都没有怨言。</p>
渡过甘州河,便是吐蕃的地盘了,倘若有番骑发起袭击,那他们这二百多人不消片刻就得身首异处。</p>
唯有穿戴甲胄,结阵接引河西大军,才能让他们立于不败之地。</p>
很快,窸窸窣窣的甲片声不断响起,倒是吐蕃的骑兵一如既往的没敢出城阻击沙州大军。</p>
伴随甲胄穿戴整齐,十三团二百余人着甲结阵,为河西的人马打下了牢固的渡河基础。</p>
见状,河西的沙州将士们也开始了渡河。</p>
马匹、粮秣、马车……</p>
河西的兵卒护卫着这些重要的物资,将它们一点点的运送到河东地界。</p>
三千七百多人的队伍从午时忙碌到未时,耗费一个时辰,这才将物资全数运抵河东。</p>
之后为挽马穿戴缰绳,将物资放上马车又花费了大半个时辰,等大军能够行军时,却已经是申时(15点)了。</p>
没有时间耽搁,大军如刘继隆预料般北上。</p>
一个时辰后,天际边出现了一抹土黄色,而中军也传来了扎营的军令。</p>
大战在即,刘继隆脑中没想太多东西,现在的他只想好好睡一觉。</p>
随着营盘搭建,他带着第三伙的人埋锅造饭,吃饱喝足后便休息了。</p>
不过这一夜,也只有他能睡得舒心,第三伙的其它人要么激动得睡不着,要么就是忐忑的无法入睡。</p>
好在刘继隆的鼾声影响了他们,不多时众人的眼皮就开始发酸,最后不知不觉陷入了睡梦中。</p>
与此同时,张掖城却灯火通明,全力准备守城物资。</p>
西北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酷热无比,到了夜晚便透露出寒意。</p>
站在营门处,身披披风的张议潮眺望天际边的那抹火光,久久无言。</p>
忽的,他身后响起了脚步声。</p>
不必回头,光从脚步声,他便知道了来人是自己的那个侄儿。</p>
“叔父还不睡吗?”</p>
披着披风的张淮深走到张议潮身侧,与他一同看向张掖城。</p>
张议潮摇了摇头,沉吟片刻后才开口:“张掖钱粮充沛,若是城内番贼殊死抵抗,我们也讨不得便宜。”</p>
“叔父放心,明日侄儿率部攻城,必然先登!”</p>
张淮深安慰着张议潮,同时对他作揖道:“您这半个月都没好好休息过了,劳烦听侄儿一声劝,今夜好好休息吧。”</p>
“唉……”</p>
张议潮长叹一声:“若是淮铨、淮鼎他们能有你一半懂事,我也就放心了。”</p>
他所说之人,是他的儿子张淮铨、张淮鼎。</p>
张淮铨才干平平,张怀鼎志大才疏,这两人都不能接替自己,唯有侄子张淮深有能力接替自己。</p>
不过张淮深始终是自己的侄子,而非儿子,所以他哪怕有心让张淮深接替自己,却也要面对不小的困难。</p>
正因如此,他这次东征才会带上张淮深,才会示意张淮深在攻取甘州时要取得功劳。</p>
唯有这样,张淮深才能累积功劳,才能服众。</p>
“张掖城高二丈,基厚二丈六,顶高一丈六,四座城门皆高大坚固,而城内不缺水源。”</p>
“我等若是围城,除柴薪外,番贼皆不缺。”</p>
张议潮对张淮深交代着:“明日攻城,即便无法克复此城,你也要打出声势,莫要输了索、李等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