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最后的夏阳岁月(4k)(1 / 2)

最后的夏阳岁月(4k)

在齐万年起兵的这些日子里,刘羡在夏阳可谓是辗转反侧。</p>

起初,他就边境的铁弗人南迁一事向孙秀和司马遹各自上了一道表,但两道表文就如同泥牛入海,没有了下文。刘羡对此早有预料,他只是一个县令,上面采纳不采纳,也没有告知他的义务,刘羡也有相应的心理准备。他只是在尽自己的责任罢了,虽然从某种角度来看,这像是一个傻瓜。</p>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带领民众修缮北面的坞堡,以预防将来出现大量由铁弗人组成的马贼。不料正忙碌的时候,竟突然传来了铁弗人起兵、临晋失陷的消息。刘羡顿感大事不妙,立刻组织坚壁清野,一面从民众中动员了五千丁壮,加固夏阳城防,肃清夏阳内外,一面向城外查探消息。</p>

可即使做了坏的准备,形势的恶化仍然出乎刘羡的预料。一月之内,铁弗人席卷整个冯翊,并一度兵临夏阳城下,亲眼见过铁弗人的军队后,刘羡就知道,这次的战事,恐怕不是能轻易解决的事情了。</p>

但到底会恶化到哪一步呢?刘羡急切地观望着事态发展。</p>

时间来到七月,当盘龙湾之战的消息传到夏阳。刘羡激动得不能自已,他立刻将李盛、郤安、张固三人唤来,一起商议道:“经此一战,铁弗人势不可制,极有可能如秃发树机能故事,为乱数载,甚至更甚,这是否是我等的良机呢?”</p>

刘羡虽然没有明说,但大家都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自从被贬以来,刘羡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起兵复国的时机。</p>

李密曾让刘羡判断,何时是复国的时机,他虽然没有明说,但刘羡自己心里已有所总结:</p>

一是要自己积蓄有一定力量与声望,没有力量不足以起事,没有声望不足以揽才,也就不能真正立国了;</p>

二要朝廷失能,无法顾及自己,不管怎么说,晋室终究占据了天下,势力无比强大,正面硬碰肯定是难以抵御的,至少需要一个势力去替自己吸引注意力;</p>

三是要有握有大义,从小的教育让刘羡意识到,义理是社稷的根基,想要创造一个属于天下所有人的归宿,就必须要有一个能让天下所有人膺服的旗帜。</p>

而刘羡抵达夏阳已有五年,这五年时间,他治理夏阳,惠及河东,早已是关中闻名的贤臣俊才。刘羡衡量之下,自认为也写得花团锦簇,罕见得向孙秀拍了一通马屁,说什么“公博洪量,善任知人”、“体重国家,捍扶正道”,以致于写完后,刘羡自己再读都有些忍俊不禁,怀疑到底是不是自己亲手写的。</p>

但他还是把这封信交给了李盛,让他亲手转交给孙秀,这足可见刘羡对此事的重视。</p>

李盛走后,刘羡又开始有些患得患失。他想,现在一路上城池都被铁弗人占领了,宾硕这一去三百里,能成功抵达长安吗?孙秀又真的会答应自己的请求吗?若是答应了,自己又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收复冯翊郡呢?</p>

他知道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于是努力排除杂念,开始指挥县民们进行秋收。如果李盛真的能够成功,那这大概就是自己最后一次负责夏阳的政务了,他必须做好任内的每一件事,不给夏阳人产生任何负担。</p>

一转眼,又是十余日过去了,秋收也结束了。夏阳紧张的氛围稍稍有所缓解,至少相比于关中其余郡县,夏阳人没有因为战乱而丧失太多的收成,明年还是可以有所展望的。</p>

在此后,刘羡一时也没有了别的政务,就在家里逗弄孩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