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局与大朝会
随着成都王司马颖率军返回河北,三王辅政的短暂局面结束了。转而来临的,是齐王独掌洛阳的新时代。</p>
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原本河北义军能与河南义军分庭抗礼,靠的便是司马乂与司马颖两人结成攻守同盟。</p>
二王同盟后,兵力虽不至于胜过河南义军,至少也相差不远,加上河北义军功劳更大,司马冏便有所顾忌,治国理政,自然事事都要与二王进行商议。</p>
可如今司马颖离开,同时带走了十万兵马,司马乂麾下不过五万人,与之合营的征西军司又不值得信任。在这种情况下,纵然司马乂是接管了部份禁军,也很难再与司马冏抗衡。</p>
因此,当洛阳只剩下齐王与长沙王时,司马乂必然屈居在司马冏之下。由齐王总揽朝政,长沙王则沦为齐王的辅臣。</p>
好在成都王的主动让权,令洛阳的紧急政治氛围顿时一松。三王辅政虽然平衡,但到底有火并的风险,可眼下征北军司一走,征东军司独霸洛阳,反倒不至于会兵戎相见。</p>
而且,由于成都王的高风亮节,人们必然会拿齐王的品德相比较。这使得司马冏必然要注重自己的政治形象,尽可能顾及多方的利益,维护大局的和谐。</p>
否则,一旦洛阳出了什么动乱,不可谓不好,辞藻华丽,又有敦敦亲爱之风,内容也中规中矩,是要各郡国推举贤良,扩招太学生。无人能够挑什么错。</p>
但这文章一看就是要好些日子雕琢出来的,临场怎能发挥呢?于是很多人就猜出了名额有内定的真相,继而一阵窃窃私语。</p>
就连刘羡也有些受不了,忍不住对一旁的刘暾说道:“朱虚公(刘暾封爵),你觉得齐王殿下如何?”</p>
刘暾是个老成持重的人,仅看了刘羡一眼,抚须笑道:“齐王殿下尚且年轻,心高气盛,难免有不周之处,不过这也是好事,说不定,你我常常能得到献言的赏金呢!”</p>
刘羡一阵无语,暗道:合着这老人,是拐着弯骂齐王志大才疏呢!</p>
不过话说回来,司马冏安排的这些建言,多半都还是有意义的。这前后上报的十数条建言中,有放出宫中妃嫔的倡俭言论,有新修史书、汲取教训的想法,也有重修州郡兵的练兵计策,还有裁撤冗官、奖励多育的计划,虽然有些短时间内不能实施,但在此时能说出来,也让人耳目一新。</p>
刘羡又想:无论齐王如何,至少眼下的齐王府,确实还是有许多人才的。</p>
再次轮到刘羡,刘羡便上表浅谈了一番自己要开凿运河,连通汴水与颖水,以利漕运的计划。司马冏果然赐酒赐金,还对刘羡承诺说,若是钱粮不够,他会调拨一些过来。</p>
这本是件喜事,不过在身后部分官僚的低声议论中,刘羡提不起多高的兴致,反而觉得有些狼狈。</p>
但等他落座后,下一个话题顿时引起了他的注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