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荆州来使(1 / 2)

荆州来使

心中默默计算了一番,曹操又重新露出了笑容。</p>

毗陵既然不战而降,那自然是没有消耗刘封多少时间。</p></p>

如此一来,那能拿下无锡,显然也在自己的预估之中,最多就是快了一个毗陵至无锡的路程时间,也就没有刚才想的那般吓人了。</p></p>

刚放松下来的曹操却看见荀彧仍然有些眉头紧皱,忍不住发问道:“文若有何顾虑?”</p></p>

荀彧皱眉答道:“细作来信,言征南军在攻打无锡时,动用了一种大型投石机,能抛投百斤巨石,相当震怖。”</p></p>

“哦!?”</p></p>

曹操自入主兖州,收编青州军之后,就在军中订立了一个铁律,名为围城不赦。</p></p>

意思其实非常简单,只要四面合围,就不再受降,一律屠城。</p></p>

曹操的本意是因为攻城太难,他想要用屠杀来震慑城中居民,从而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同时,如果遇到冥顽不灵的,也可以通过屠杀来洗劫钱财粮食。</p></p>

曹操之所以会订立这样的规矩,不论其心思到底是好是坏,行为却是极其凶残,丧尽天良的,而其根源之一,还是因为城市太难攻打了。</p></p>

别说是天下有名的坚城了,就是普通的地方小县邑,只要城中守军抵抗意志坚决,都能给这个时代的军队带来极大的麻烦。</p></p>

曹操用兵在三国怎么都算得上的落到他手里了吗?</p></p>

可结果让他相当失望,眭白兔当年被自己揍的狠了,还杀了他好几个兄弟,这厮怨恨自己倒也罢了。</p></p>

可张杨和杨丑居然也对自己不假辞色,这就让曹操很是震惊了。</p></p>

如今杨丑和眭固居然化敌为友,两方一起撑着张杨,反倒让张杨成了名副其实的河内太守了。</p></p>

曹操自然不清楚,刘封虽然人是离开了河内,可与张杨、杨丑、眭固等人定下的契约却一直在遵守着,每个季度输送到河内的霜糖和雪盐,那可都是由张杨三家包销的。</p></p>

同时,刘封还跟他们收购战马,粮食等物资,这反手又能赚上一笔。</p></p>

曹操能拿出多少好处给他们?</p></p>

就是曹操不顾三互法,硬给杨丑个河内太守,对方都未必肯干。</p></p>

除了河内外,曹操还开始向关中渗透,这个方向要比河内强了不少,至少虎踞弘农的段煨还是比较忠诚朝廷的,对曹操的使节也比较客气。</p></p>

但也仅仅只是如此了。</p></p>

想要段煨俯首称臣,给你曹操当门下走狗,对不起,想都别想。</p></p>

考虑到段煨抵在西凉军的最前沿,手下数千老卒也都十分忠心敢战,曹操根本不敢逼迫对方,相反还要予以安抚。</p></p>

第三个方向是陈国,陈国最重要的就是赋税钱粮了,这个郡国没有遭遇什么兵灾,保存完好,每年能够产出大量的赋税,还拥有大量的人口。</p></p>

陈国在东汉一直都不是大郡国,仅有九个县邑,但却一直都是人口大郡,或者说整个豫州除了鲁国和梁国外,都是人口过百万的大郡。</p></p>

原本陈国就有一百二十多万人口,这几年各处兵灾,尤其是隔壁人口大郡颍川,汝南、陈留,大量的人口外逃,涌入了陈国这个世外桃源。</p></p>

这导致陈国的人口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还激增至一百五十多万,甚至都反过来超过了汝南郡。</p></p>

曹操很想将这个郡国抓到自己手里,这不仅仅是聚宝盆,还是一个巨大的兵员来源地。</p></p>

兖州,司隶人口枯竭,已经提供不了多少新兵员了。</p></p>

刚开始时,曹操觉得陈国应该很好搞定。</p></p>

可曹操万万没想到,这事还真就不好办了。</p></p>

曹操撤换骆俊的诏令到达陈国后,遭到陈王刘宠和陈国百姓的坚决抵触,陈王刘宠甚至还上书天子,请求小皇帝不要撤换骆俊。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陈国士族豪强们的联名求请。</p></p>

陈王刘宠本身就有精兵万人,其中数千弩兵是重中之重,绝对不可小觑的精锐武力。</p></p>

此外,刘宠本人也是在天子那挂了名字的亲近王叔,当年灵帝就曾对刘宠有过救命之恩,刘协自然对刘宠很有好感。</p></p>

同时,伴随着刘协年龄渐大,再加上杨彪等人在旁边辅佐,保皇派最终决心利用此事来试探一下曹操。</p></p>

曹操这下子可就坐蜡了,陷入进退两难之境。</p></p>

如果硬要撤换骆俊,那阻力不是一般的大,而且还可能得不偿失。</p></p>

可要是放弃,又担心保皇派会觉得他软弱,从而更进一步的抢班夺权。</p></p>

这件事到目前为止还在拉扯之中,双方一直没能达成和解。</p></p>

最后一个方向,就是颍川了,这也是曹操唯一一个获得真好处的地方。</p></p>

刘封说到做到,除了南部的几个县外,其他县全部都让了出来。</p></p>

虽然没人,但阳翟这些地方的土地却是熟田。</p></p>

虽然兖州也缺人,但士族豪强们就是再缺人,也不会允许曹操把自家空着的土地拿去分给穷人啊。</p></p>

因此,曹操在兖州征募了一群没有田产的流民,再加上一部分的青州黄巾,移民到了颍川。</p></p>

同时,又给自家麾下心腹爱将王必出任颍川太守,枣衹为屯田校尉。</p></p>

这两个人可都是曹操的股肱之臣,心腹中的心腹。</p></p>

别看他们在演义里没啥戏份,正史上也很少见,可这两个人在曹操的心里绝对不下于郭嘉的。</p></p>

大家都知道夏侯惇是个什么定位了,而王必就是文臣中的夏侯惇。</p></p>

当初兖州刘岱战死,王必是坚决支持曹操入兖州的,事后为曹操拜为从事。</p></p>

后来又为曹操入长安朝拜天子,接着当上了主簿。</p></p>

王必在主簿任上的政绩还是不错的,但名垂青史的却是言杀吕布。</p></p>

演义里大耳哥那一段话,其实是王必说的。</p></p>

吕布的确是冲着大耳哥求援,堪称厚颜无耻之典范。</p></p>

可大耳哥毕竟是大耳哥,并没有落井下石,反倒是主簿王必站了出来,劝说曹操不可放过吕布,当杀之。</p></p>

曹操最后缢杀吕布之前,还调侃了对方一句:“本欲相缓,主簿复不听,如之何?”</p></p>

再后来,曹操委任王必为许县令,率兵看护天子,可见曹操对王必之信任。</p></p>

曹操当上丞相之后,王必毫不意外的继续升官,担任丞相府长史,继续为主君看管天子。</p></p>

曹操能够在外征战,王必功不可没。</p></p>

至于枣衹,乃是颍川阳翟人,在曹操起兵之初,就已经追随对方,担任东阿令。</p></p>

后来曹魏的屯田大计,也是枣衹为曹操献上的,并且勤勤恳恳,专司种田,为曹操耕耘了大量的军粮。这两人也就是死的早,不然绝对不会像现在这么默默无闻。</p></p>

曹操犹豫再三,开口道:“文若,此事还得慎重,万不可让骠骑父子误会了。”</p></p>

眼下的局势,虽不说焦头烂额吧,但确实也让曹操相当疲惫,要不是南边的袁术让刘备给收拾了,他恐怕得更焦虑几分。</p></p>

如今河内、关中、陈国的进展俱是受挫,河北的袁绍又一直在给他添堵,换着方子恶心他。</p></p>

上回还是靠着刘备父子俩的站场,才扬眉吐气了一番。</p></p>

因此,曹操很清醒的意识到,他现在得拉拢刘备父子,不能因小失大。</p></p>

荀彧也明白这个道理,而且他也很赞同曹操的看法,于是点头道:“大将军且放心,彧已知晓。”</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