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杀与借刀杀人
北境的寒风尚未散尽,一骑快马已卷着烟尘冲入京城洛阳。</p>
骑士背插令旗,高声嘶喊着“北境大捷”,嘶哑的嗓音划破了清晨的宁静,仿佛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巨浪。</p>
消息以惊人的速度传遍了整座京城。</p>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无数百姓议论纷纷,脸上洋溢着兴奋与自豪。</p>
“听说了吗?太子殿下在北境大破匈奴,全歼了黑狼部!”</p>
“何止啊!据说还生擒了匪首巴图,咱们大周扬眉吐气了!”</p>
“太子殿下真是文武双全!前有《念奴娇》惊天下,后有北境定乾坤,实乃我大周之幸!”</p>
一时间,李轩的声望被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顶峰。</p>
百姓们早已忘了那个曾经声名狼藉的“文采草包”,如今在他们口中,李轩已是智勇双全、堪比战神的存在。</p>
与民间的欢腾截然不同,皇城之内,气氛却凝重得让人窒息。</p>
太极殿上,百官肃立,落针可闻。</p>
皇帝李承业端坐于龙椅之上,手中拿着那封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捷报,面沉如水。</p>
他已经看了三遍。</p>
捷报的内容详尽地描述了此战的经过,从发现敌踪,到定计围剿,再到生擒匪首,每一个细节都写得清清楚楚。</p>
然而,最让满朝文武震惊的,是捷报的结尾。</p>
“……此战之所以能大获全胜,皆赖二皇兄李湛运筹帷幄,洞悉敌酋阴谋,提前示警,方使臣弟有所准备,一战功成。此不世之功,非臣弟之能,实乃二皇兄之功也……”</p>
当太监用尖细的嗓音念完这段话时,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p>
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了。</p>
大皇子李远瞪圆了眼睛,一脸的匪夷所思。</p>
三皇子李毅那张温文尔雅的面具几乎维持不住,指尖在袖中微微颤抖。</p>
而站在百官前列的二皇子李湛,更是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懵了。</p>
他呆呆地站在那里,脑中一片空白。</p>
功劳?</p>
我的功劳?</p>
李轩那个混蛋,竟然把天大的功劳送给了我?</p>
他不是应该带着巴图和那块令牌回京,将我置于死地吗?</p>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p>
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惧,如同冰冷的毒蛇,瞬间缠住了他的心脏,让他浑身发冷,手脚僵硬。</p>
龙椅之上,李承业缓缓放下捷报,深邃的目光落在了李湛身上。</p>
那目光中没有欣慰,没有喜悦,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幽暗,看得李湛心惊肉跳。</p>
“李湛。”</p>
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p>
“你,很好。”</p>
李湛一个激灵,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p>
“父皇!儿臣……”</p>
他想辩解,想说这功劳与自己无关,这是一个阴谋。</p>
可话到嘴边,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p>
他能说什么?</p>
说太子陷害他?</p>
用一份天大的功劳来陷害?</p>
这话说出去,谁会信?</p>
只会让人觉得他得了便宜还卖乖,虚伪至极。</p>
“太子在捷报中对你赞不绝口,称你深谋远虑,有大将之风。”</p>
李承业的声音听不出喜怒。</p>
“朕没想到,我的二儿子,身在京城,竟然能遥控北境战局,立下如此奇功。”</p>
“朕心甚慰。”</p>
他嘴上说着欣慰,可每一个字都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李湛的心头。</p>
他感受到的不是荣耀,而是刺骨的寒意。</p>
父皇不信他。</p>
父皇在怀疑他。</p>
这份功劳,不是蜜糖,是穿肠的毒药!</p>
“来人,传朕旨意。”</p>
李承业的声音在大殿中回响。</p>
“二皇子李湛,心怀社稷,智破敌谋,功在国家。加封为'贤王',食邑三千户,赏黄金万两,锦缎千匹!”</p>
“另,命其协理户部、兵部事务,为太子分忧。”</p>
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