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晦极而明(2 / 2)

但是一个由皇帝临终亲召、似乎手握遗诏的嗣君,与一个需要依靠朝臣“拥立”方能登基的幼主,其权力根基与未来朝局,将是天壤之别!</p>

“吱呀——嘎——”</p>

沉重的宫门在令人牙酸的摩擦声中缓缓洞开。两列身披重甲的禁军士卒如同钢铁浇铸的塑像,巍然矗立于丹陛两侧,沉默地注视着鱼贯而入的群臣。</p>

甫一踏入宫门,一股无形的肃杀之气便扑面而来!往日里在朝堂上挥斥方遒、气度雍容的文官们,脚步不由自主地一滞,原本略显散乱的队列瞬间变得规整异常,连呼吸都下意识地放轻了。</p>

震撼!无声的威慑!</p>

他们哪见过这等精锐?在他们文官的有意压制下,大明京营里的那些士兵早就沦为一群工匠,平日里连刀都拿不稳,更别提这般装备精良。</p>

这些由系统召唤而来的精锐,自昨夜便接管了宫禁,此刻正以超越常人的纪律,拱卫起大明天子的威严。</p>

方从哲的脚步微微一顿,眼角余光扫过这些陌生军士—从他们的穿着和体态上能看出来,站姿如松,目光如刀,这与往日的那些大汉将军不一样,这是一支精锐,不是京营那群废物能比的。</p>

可是宫内什么时候有这么精锐的兵马了,难道是从外地调回来的?那更不可能了,他也没有收到兵部调兵的文书啊?</p>

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咨尔辅臣,集议施行。丧礼悉遵《大明会典》,务从俭约,以副朕志。辽左边烽未靖,生民困苦未苏,皆朕之深忧。尔诸臣工,宜体朕怀,简贤任能,励精图治,固我疆圉,恤我黎元,用克承于天眷,庶无忝于祖宗。</p>

呜呼!天命有归,朕其往矣!尔众其钦哉!毋忽朕命!钦此!”</p>

诏书宣读完毕,余音在肃穆的暖阁中萦绕,魏忠贤将诏书郑重递交给礼部尚书孙如游。</p>

孙如游双手微颤接过,随即转呈首辅方从哲、次辅刘一燝、英国公张惟贤等核心重臣——内阁、勋贵、礼部,三方代表,共同验看!</p>

虽名为“口诏”,但格式严谨,用词考究,内容完备,更关键的是,此刻由权力中枢的三方大佬共同见证,只要无人当场提出确凿异议,这道遗诏,便是无可争议的、定鼎乾坤的“真诏”!</p>

“臣等——遵旨!”群臣再次深深叩首,山呼之声充满了尘埃落定的敬畏。</p>

朱由校立于暖阁中央,接受着群臣的朝拜,缓缓颔首。</p>

“诸卿忠忱,朕——铭记于心。”</p>

这一刻,东暖阁内,香烟缭绕,素幡低垂。新帝的威仪,如同初升的朝阳,刺破了笼罩大明的沉沉暮气。</p>

大明王朝的第十五位天子——天启皇帝朱由校,正式浮出了历史的水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