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了!”
萧绰沉声开口,“朕召二等前来是商议如何妥善处理跟韩国、楚国之间关系的,不是要你们商议打还是不打的!”
许良摇头道:“陛下,韩、楚两国分明是胁迫我大乾,若我大乾今日应了他们,明日魏国、齐国,赵国便会如法炮制,变本加厉!”
李源等人纷纷附和:“是啊,陛下,此风不可长!”
甪里言则附和张居中的话:“五国联盟啊,五国联盟!”
张居中更是愁眉苦脸,“不可力敌,不可力敌!”
许定山跟着啐了一口,“贪生怕死!”
萧绰“无可奈何”,拍了拍龙椅扶手,“够了!”
众人纷纷噤声。
她这才看向韩、楚两位使者,“两位且先回去,容朕再行考虑!”
韩使跟楚使有心反驳,却不敢当着大乾这么多人的面开口,只得拱手称是。
二人离去之后,萧绰又留下许良、上官婉儿等人商议一番,旋即派上官婉儿出面,跟谢照一起暗暗前往两国使臣所在驿馆。
到了地方,上官婉儿语重心长传达了萧绰的“难处”:想割城,但要考虑朝中大臣态度。但她会想办法说服朝臣,避免跟两国正面冲突。
二人得到上官婉儿答复,虽努力克制,但嘴角还是没能压住。
上官婉儿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后,转身离开。
不出所料,在她离开不久,驿馆处分别有人离去。
一个往南,一个往东。
沿途官道上也很快传回消息,确定两国使者在往国内传回消息。
萧绰得知消息后,命上官婉儿通知许良,可以接下来的行动了。
为了许良行动方便,萧绰特意赐给他一面金牌,方便随时调动所需之人。
便连上官婉儿,也在其调动范围之内!
可以说,萧绰是将整个大乾的未来都交到了许良的手上!
……
御书房内。
萧绰看着许良伏在案上写着一个个条目。
其一:王景。
其二,彩注计。
其三,青苗法。
其四……
待其写完,萧绰忍不住问道:“朕听婉儿说王景似有反悔之意,主动拆穿彩注计的谋划,想来他们已经有了应对之策,许爱卿觉得王景跟彩注计还可利用?”
“可以?”
“为何?”
“彩注计只要他们造了假,就是留了证据。”
“证据?”
许良呵呵一笑,没做解释。
此前他曾尝试让虞夏、陶红去打造镇国公府、上官婉儿手中情报线之外的第三情报线。
后来发现不管是投入的精力还是金钱,亦或者是所获的信息,都无法跟二者相比。
于是他转而让两人重点“关照”魏国。
按照他原本所想,大乾一统天下需要面对的最直接的敌人就是魏国。
加上有魏行操控的情报网,可以说只要他想,能在短时间内将魏国渗透成筛子!
如魏国丞相孙泰,就有把柄落在魏行手中!
以魏行如今的情况,便等若许良抓住了孙泰把柄。
通过孙泰,他也知道了王景如今就在河西!
既然魏国牵头,想要五国攻乾,正是他利用此事大做文章的时候!
至于青苗法,他只需要在关键时候推一把,揭露“真相”便可!
……
河东,榆关。
王景奉旨抵达之后问明左起情况,一番安抚之后将其暂拘在城中。
他一面写奏章送往大梁,言明原委,一面派人据关死守。
同时,不忘派出谍子往平阳等方向打探消息。
他甚至还让谍子混进往来客商之间,探听虚实。
魏武卒中以袁烈为首的部将对王景的做法颇为不满,认为是他夺了左起的镇西守将之职。
只是左起一再暗中约束,这才让他们没有异动。
他们除了每日巡城操练,便没有别的事可做。
这一日,夜幕降临,袁烈带兵往来巡视城头。
寂静之中只听“嗖”的一声箭响,便见到一支缠着密信的箭矢落在地上。
城外传来一阵人叫马嘶的嘈杂声。
“抓住他!”
“搜他身上的东西!”
“……”
“闭嘴!”
袁烈目不明所以,赶忙命人捡起箭,迎着火把看了,只见箭矢上绑着一块破布,破布上是以血迹写的字:“大乾已知五国伐乾之事,王景为内应,不日将袭榆关!”
袁烈目心底狐疑不定,往关外看去。
顺着月光,只隐隐预约看到人马影子攒动,时不时还传来几声凄厉的哀嚎。
不等他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便听到那些人怒骂着、呼喊着离开了。
袁烈环视周围,发现都是心腹之人,沉声道:“今晚之事暂时保密,谁也不许透露!”
“是!”
“何定芳,郑丛,你们俩带人继续巡视,不要让旁人看出异样,我去找将军!”
“是!”
袁烈收起箭矢急匆匆下了城墙,于黑暗中赶到左起所在的将军府。
犹在挑灯看书的左起得知袁烈到来,眉头紧锁,连衣服都没穿好就赶出来见他。
“将军,出事了!”袁烈直奔主题,将箭矢上的血字布条递了过来。
左起看了之后眉头紧锁,“此物你从何处得来?”
“城外有人放箭所射……”袁烈将刚才看到、听到的一幕说了一遍。
左起陷入沉思。
袁烈焦躁不已,“将军,五国伐乾之事既已泄露,说明我大魏朝中早有大乾内应。
大乾想要趁五国大军还未集结之际,先对我魏国动手,此为……冲针夺先机!”
左起沉声道:“住口,仅凭这一块破布条,你怎能如此断定王将军背叛大魏?
其中恐怕有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