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2 / 2)

或许听到对自己的称呼,郝昭面色急变,惊异地朝堂内望。

其余人也将目光转到了那个方向。

就在这刻,庞荣的声音清脆悦耳:“叔父,郝先生虽一时处境艰难,但他不会一直困窘下去。”

庞家妹子继续坚定地说,“叔父,你怎能一定要拆散我们这对?难道你不希望两家共同拥有如此优秀的未来吗?让庞习两姓失去一位未来的俊秀女婿吗?”

听到此言,所有人都默然无语,目光转向习祯。

最终,在

改写后的故事:

张成轻轻呼出一口气,将手中的犀角弓拉至极限,弓身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箭头正对前方二十丈外一片白桦林中啃食枯叶的一只麋鹿。寒冷的冬日里,这片树林几乎没有多少掩护,光秃的树枝交织着,像是囚笼一样困住了那只即将惊逃的麋鹿。

\"嗖——\"一支飞箭似流星般向麋鹿射去,紧接着从对面也射来一支箭矢,两箭交汇瞬间偏移,麋鹿受到惊吓猛然跃起撞开周围的树干逃进林中。张成叹了口气苦笑着,他把弓插进土里走向麋鹿曾停留之处拔出嵌在树干上的箭矢捋正羽翼,插入箭壶中。

杨华从远处骑马赶来:“今天是李老入朝拜见之日,而那本就怀孕临产的母鹿不应在此遭逢杀戮吧?”

张成盯着白桦树上的箭痕,露出一丝不满的神情,“你这大概也是模仿曾经仁慈的刘公子所为吧?”

杨华感慨道,“如果刘公子还健在,还有刘公子,他们一贯主张的是‘麋鹿怀胎时绝不猎杀’等准则,许多时候我不明白父亲为何欣赏他们的这些美德。”

“这一次,即使弟弟刘平出了差错,丞相仍采用了他的提案,我的方案却未能被采纳,这难道不能说明一些问题?” 杨华望向鹿逃跑的方向,满心怅然。“这事,哥哥刘文没赢;但我也不算输了...” 张成劝说道:“毕竟,《征集令》虽推行了但其提议者受惩,且李老也被派予我,总的来说,这情况不算坏。”

“可《品官律》......”

“或者丞相担心的是门阀世族的势力…”张成若有所思地说:“这些年经历了不少事如高家、崔家,使丞相更为警惕了……尤其是军力分配的问题。此外李老提呈的《品官法》虽然还未实行,却已然让门阀对你另眼相看了,公子现在不是孤立无援。”这番话说出口,确实缓和了杨华的心情。

然而此时附近农庄传来喧哗:“你们松开我……我有丈夫!他只是没回家并不是亡了。你们放手……”

听到这些哭喊声,张成与杨华赶紧骑马前往探看。

接近村子便能听见士兵们的金属甲衣摩擦之声和火把亮起来,一位官员正低声细语给领兵者听。

这时的领队乃是郑毅。

郑毅嘲讽地笑了几下:\"竟敢说夫婿还活着么?他们背叛投敌的罪过比死更大!如今丞相关照你们再度嫁人是宽容之举,如再推迟,全家都可能因此被处决示众。”这些女子不过二十五六,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纪。而如今,她们面对这样不合理的要求难以接受。

村里的长者轻抚其中一名女子肩膀安慰道:“听他的话罢,莫要让全家人牵累进去,快走别耽误了。”

女人们哭成了泪花点点。郑毅挥手赶人道:“走走走,下一村还有事办。莫误正事。” 历史上,这郑毅就是这样的行事风格。在推行新政策之时总是格外严格,并且会按照上面的规定超额完成任务以显示忠诚度。为了彰显功勋和政绩宁可错抓也不要漏网之鱼,这是他一贯的原则。

“这...”

曹家的另一位子弟杨华目睹此情景,下意识要去阻止却被旁边的张成一把抓住并压低声音警告:“《婚嫁令》是丞相颁布全国实施,你要是想挡下这个命令,等于直接挡丞相。”

杨华愣住了。他感觉双腿不自觉颤抖着。

郑毅注意到二人,“原来是公子杨华啊。”

“将军,她们声称夫君没有死去所以不是寡妇, 依照《婚嫁令》,应该怎么办?\"

郑毅带二人到稍偏僻位置说道:你是觉得江夏俘虏还没投降关羽吗?

杨华愣怔,心中暗震。“实际上那些人都已在敌人控制中,征召原配再嫁已经很宽大了”,这话让杨华的心猛一颤。

随后张成拱手感谢了赵俨,而郑毅拍着肩叮嘱继续辅佐杨华,豫州世家也寄予了期望。

不多久,郑毅带队带着几名妇女离开了村子。

许久之后杨华才问出:“这样做不会迫使那些俘虏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