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晚秋紧咬着牙关,眼中闪烁着无尽的愤恨!
此时的她,
就像两个理念完全不一样的人,在同一件事上分别作出不同的选择,然后看着对方过的越来越好,而自己却要整日沉浸在焦虑和巨大的压力之下。
巨大的落差,
让高晚秋现在就像个充满嫉妒心的小人。
“什么叫伟大的征服?”
“不过是贪生怕死的借口而已。”
“还一同俯视锦绣山河?这江山跟你有什么关系!你不过是坐享其成罢了,凭什么让你来分享这份荣耀?”
嫉妒、羡慕,
两种情绪交织在一起,
却能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心理。
而现在,
高晚秋就好像介于这两者之间,亦或者两者都有。
一方面,
是羡慕韩子成的荣耀,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功绩,尤其是在庆功大典上,宣布\"朕承天命,一统天下。自今日始,车同轨,书同文,量同衡......\"的那一刻。
那是高晚秋梦寐以求的画面。
无数个日夜,
她都在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统一天下后,所举办的庆功大典会是怎样的恢宏浩大。
前面,
她曾在模拟中,看见了韩子成的登基大典。
还是两次。
现在,
又看见了一统天下后的庆功大典。
都是那么的恢宏,震撼!
同样的,
她也有些嫉妒,凭什么姬玉瑶能够跟他分享这一切。
难道........
就因为在面临国灭之际,她选择了投降,而自己选择了坚守?
可即便这么选择,是一种错误,但相较于将齐国送人,高晚秋认为,自己依旧会选择坚守。
不为别的,
就是为了保存一个帝王的尊严!
天子有天子的尊严,
自己哪怕在乱军之中力竭战死,也不愿意屈辱的向韩子成投降。
“绝不!!!”
一声厉喝,
响彻在皇宫上空。
对高晚秋来说,如果真要投降的话,早在并州平叛的时候,或许早就那么做了。
至少,
在那个时候向韩子成投降,还能算作雪中送炭。
这就好像两军对垒,
开打前投降,跟战败了之后投降,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两者在投降后的待遇,也截然不同。
但是,
高晚秋依旧选择了坚持。
她心里清楚,选择走这条路,一定充满了荆棘和坎坷,但就算是为了高家江山,她也必须要这么做。
就像模拟中的燕国,
确实是完成了空前绝后的功绩,
但那个江山,
跟姬家,有半点关系吗?
就算最后由姬玉瑶的孩子继承皇位又如何,难道他还能姓姬不成?
届时,
那份天下,
还不是属于韩家呢。
当然了,
这也并不是高晚秋一直抗拒这条路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要成为韩子成的皇后。
但就这点,
高晚秋就一直无法接受。
一想到那个画面,心中就抗拒无比。
毕竟,
在模拟中,
死在对方的手中那么多次,
这让高晚秋怎么能心安理得的去接受。
......
【庆功大典过后,燕国的一切开始步入正轨。】
【随着各项律法的颁布,韩子成规定,从此往后,天下只能存在一个声音,那就是大燕的声音。】
【然而在许多变法措施中,严重损害了世家门阀的利益,尤其是在士绅一体纳粮这方面,更是引起无数反对的声音,然而在你的强制措施下,各项政策还是实施了下去。】
【对于这种急攻近切的做法,你在背后提醒过多次,但韩子成却充耳不闻。】
【御穹三年,二月,江南地区发生民变。】
【随后一个月内,各地云集响应,青州、并州、豫州、兖州、扬州、益州.......几乎各州都出现了叛军,然而对此韩子成却丝毫不慌,不断的调兵遣将。】
【在大军的镇压和屠杀之下,各地叛乱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相继平定,随后韩子成借此机会,几乎屠灭了各地的世家门阀,这种恐怖血腥的手段,在对方那儒雅随和的气质上,显得十分违和。】
【御穹四年,平息叛乱后,燕国终于走上了正轨。】
【御穹五年,各项变法初见成效,燕国的国力蒸蒸日上,而你也生出了燕国的太子。】
【御穹六年,韩子成御驾亲征,进攻下句丽......】
跟上一次模拟中,
建立的大汉一样。
统一之后,
韩子成治国方面因为过于的急功近利,再加上触及到世家门阀的利益,依旧引起了各地的叛乱。
但是,
过程一样,
结果也是一样。
几乎毫无例外,这些叛军很轻易的就被镇压下去。
而他们造反起义的行为,也成为了韩子成举起屠刀的借口。
只不过,
相较于上一次的平定叛乱,
这一次,
双方的武器和战术,都有一些小变化。
而高晚秋也从战报之中,隐约猜到了,韩子成在前面能够快速攻破洛京的原因。
......
(二合一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