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该来的总要来(1 / 2)

新海湖地区的这场秋雨。淅淅沥沥的下了整整的一个星期。

干部学校的上千晌试验田差点儿都泡在了水里。

天一开,负责教学和生产的邵青山就再也坐不住了。

没有当上校长。他有点情绪。

凭资格和能力,他都不应该输给秦国风。可偏偏这个校长就是让秦国风给当上了。

为此事,他病了好几天,还请假回了趟老家。

闹情绪归闹情绪,工作还要做。谁让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干部?是学校主管教学和生产的副校长呢。

下雨的前一天,秦国风去北京开政协会议。临走的时候,在临时党委会上。秦国风比较委婉的提出了,他不在的这几天,学校的日常工作暂时由邵青山副校长抓一下,尤其是学校近千晌地的收割。

邵青山当时心想。你秦国风能走几天!会议也就是三五天的事。你秦国风从北京回来,正好赶上收秋。

让邵青山没想到的是,这场阴冷的秋雨下了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后,雨停了,秦国风还没有回来。

学校的师生的反映。这场秋雨来的突然,时间又长,地里的不少玉米都趴在了地上。得赶紧组织学生们收割。否则趴在地上的玉米,都会烂在地里。这样将会影响学校今年的生产成绩。

邵青山知道,他是主管学校生产的副校长。再说了,秦国风去北京时。指明让他负责学校的日常工作,如果真要把玉米烂在地里,收不回来。影响了今年学校的生产成绩。他难逃其咎。

他和刚调入干部学校的副校长陆孝农,校党委办公室主任冯涛商量。

完了又召集几个主要科室的干部开会研究。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不能再等秦国风了。得抓紧时间组织学生收割。

第二天,太阳刚露头,干部学校的近千名师生。都投入到了紧张的秋收劳动中。

邵青山凭他的关系,又去临近的明山县红星农场,借了三台康拜因收割机。

最紧张的那两天,邵青山和驻明山县的部队又借了一个营的解放军战士。

军民协作不到一个星期,干部学校的970晌玉米全部收割进了学校的仓库。

53班和54班这两个临近毕业的班也参加了学校紧张的秋收劳动。

今年是杨军来北大荒的第二个秋天。

他现在不但能熟练的操纵各种农业机械。对北大荒的农事,地理都谙熟于心。

知道什么季节种什么农作物。什么风向北大荒要下雨,什么风向北大荒要起雾?

尤其是他在干部学校,学习的这一年半。是他成熟最快的一段时间。

他不但懂得了北大荒的农业基础知识。对现代化的农业管理领悟的也很深。

他由一个刚来北大荒的懵懂的知青。变成了一个生产经验丰富,政治成熟,懂技术,懂管理的优秀知青干部。

秋收劳动结束后,干部学校相对静谧了下来,又恢复了往日的学习和生活。

53班,54班,两个毕业班的学生都等着学校公布分配的结果。

学习和生产基本上都停了下来。

收完秋结束后,秦国风从北京回来了。

他一下车就匆匆的去学校的大田转了一圈。发现学校的近千晌大田都被收割了回来。

裸露在原野上的枯草摇曳着,在嘲笑这位临阵脱逃的校长。他没有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羞愧。反而为自己的小聪明在沾沾自喜。

他为显摆他这位校长的绝对权威。又主持召开了一次全校的干部师生大会。

在会上,他假心假意的表彰了副校长邵青山勇挑重担,乐于奉献的精神,完了又表彰了干部学校的全体师生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把干部学校的近千晌大田做到颗粒归仓。最后他高调的宣布:

从明天开始,干部学校改善一天的伙食,放假三天。

干部学校的师生们知道秦国风是个什么样的人。会场上没有他想象的那样振奋人心。掌声雷动。

只有米婉花领着几个人给他象征性的鼓了几下掌。

秦国风尴尬的结束了他的讲话。

连续一个星期的阴雨,又连续一个星期的暴晒。新海湖的气温给降了下来。

杨军和高红旗去学校办公室询问他们的分配情况。党委办公室主任冯涛只是说快了,让他们回去耐心等待。

杨军和高红旗回到班上后,张抗美和郑美玲吵嚷着上次的话题。要去新海湖上游玩,网鱼。班上还有几个同学吵闹的也要去。

许援朝也是急不可耐的说:

“我们临走之前一定要去新海湖上再玩一趟,要不我的两条烟就白送了!

宋红梅和金朝中也在一旁响应着。

看来他们就等着杨军和高红旗表态了。

他俩是53班的正副班长,人气旺,有他俩参加就更热闹了。

杨军不好意思拒绝,爽快的答应了。

他们约好,第二天早上出发,还按以前的分工,张抗美去食堂借大铁锅。郑美玲和宋红梅去食堂找周胖子要炖鱼的调料。又有53班的两个知青加入了进来。

几个知青干部兴高采烈的谈论着。

谁也没想到,就在今天下午,杨军又出事了。

干部学校的中午饭刚刚吃过。两辆草绿色的吉普车一前一后的开进了干部学校的大院。

在办公大楼前停了下来。

从前面的车上走下来两个穿白色制服的公安人员。

从后面的车上走下来4位穿草绿色军装的彪形大汉。

这几个人下车后,直接上了干部学校办公楼的二楼,敲开了党委办公室的门。

干部学校党委办公室主冯涛准备下个月调往八一农大。

他的调令已经下来了。

这是他在干部学校值的最后一个班。

他见几个人气势汹汹的走进他的办公室。大吃一惊,仔细一看,认出那个穿公安制服为首的中年人,是明山县公安局的革委会主任张文兵。

冯涛和张文兵的关系不是太熟,都是明山县的干部,只是个点头之交。

冯涛见张文兵一脸严肃的样子,知道张文斌来者不善。

便笑容可掬的站了起来,招呼张文兵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然后客气的向张文兵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