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的阴霾终于散去,北洲的天空仿佛被洗涤过一般,湛蓝而清澈,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洒在大地上,带着一种久违的温柔。
北洲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商贩们重新支起摊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生活的乐章。
孩子们在街边追逐嬉戏,脸上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笑容,仿佛从未经历过那段艰难的时光。
大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开始打扫庭院,清除疫病期间积攒的灰尘与晦气。
他们互相帮忙,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有人在院子里种下新的花草,有人修缮破损的篱笆,还有人擦拭着门窗,让阳光毫无阻碍地洒进屋内。
每一处角落,都充满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与热爱。
而另外一边。
高粱蹲在试验田里,裤脚沾满黑泥,他攥着手里的曲辕犁模型,突然站起身冲远处大喊:“老杨!这犁头弧度再改半寸,牛拉着能省三成力!”
铁匠铺的老杨头抹着汗跑来,手里还攥着半块红薯:“高大人,您给的这东西真能亩产千斤?”
“那是王妃从海外带回来的奇薯。”高粱得意地拍掉手上的泥,“今年秋收,咱北城百姓顿顿都能吃饱!”
“顿顿吃饱!”老杨头思绪飘远,眼中闪过一丝向往。
高粱看着老杨头出神的样子,微微一笑,走上前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老杨,你想啥呢?”
老杨头回过神来,憨厚地笑笑:“高大人,我在想,要是咱北洲的田地都能用上这曲辕犁,种上这奇薯,那日子可就美了。”
高粱眼中满是坚定:“老杨,这可不是梦。这曲辕犁,我琢磨着,要是能再多改改,说不定还能再多省些力。到时候,咱能开出更多的田地。”
老杨头眼睛一亮:“那可太好了!高大人,您要是有啥想法,尽管说,我这铁匠铺的活儿,虽说不上多精细,可这力气活儿,我绝对不含糊。”
高粱点点头:“好!等这犁头弧度改好了,咱就试试,要是真能省力,咱就多做些,分给乡亲们。
这奇薯,我也琢磨着,要是能再多找些种子,咱北阳郡的田地,说不定都能种上。”
老杨头听得入神,眼中满是期待:“高大人,您这想法太好了!要是咱北洲的田地都能种上这奇薯,那收成肯定能翻好几倍。到时候,咱北阳郡的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高粱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温柔:“老杨,咱北洲的百姓,都是咱的亲人。我们农业局就是为了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这曲辕犁,这奇薯,都是咱的希望。”
老杨头重重地点点头:“高大人,您放心,这事儿,我老杨一定给您办得妥妥的。咱北阳郡的百姓,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高粱看着老杨头坚定的眼神,心中很是满意,“老杨,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咱一起努力,让这北洲,变成咱的世外桃源。
让那些憨货再敢笑话、嫌弃我们北洲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在这热闹的复苏之中,农田与村庄却显得有些“恍惚”。
春耕的时节已至,农田里却还是一片寂静。
往年的这个时候,村民们早已忙碌起来,翻土、播种、灌溉,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但今年,疫病的耽搁让一切都慢了半拍。
水利灌溉本应在春种前就完成修缮与维护,可疫病的突然来袭,让这项工作被迫搁置。
如今,尽管疫病已经结束,但水利灌溉的工作却还没有开始。
老村长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干涸的水渠,眉头紧锁。
他深知,水利灌溉对于农田的重要性。没有充足的水源,庄稼就无法茁壮成长,村民们一年的收成就会受到影响。
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村民们,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期待,也有担忧。
老村长深吸一口气,大声说道:“乡亲们,疫病已经过去了,虽然让我们耽误了时间,但我们不能就此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