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科举主考,军校提上日程(2 / 2)

“科举副考,朕打算让几位国公家的公子担任。”

“嗯?”

听到这话,众人面面相觑,甚是不解。

即便是老朱此刻看向朱标的眼神也多了几分茫然。

“让允恭、九江他们担当副考一职?”

“正是!”

朱标看向徐达几人很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方才朕便说了,当下我朝正趋于盛世,宛若茁壮之青年。”

“所以朝廷也该有少年人锐意进取之气。”

“因此,让允恭的少年武人担任副考,自是再合适不过。”

“同样!”

朱标看向正前方坐着的老朱,语调也多了几分激动,继续说道。

“此次科举,朕会加一道考题以考验学子的军武谋略。”

“诸位国公军中若有好学多谋将帅,也可私下准其一同参与科举。”

“届时此道考验军武谋略的考题,自然需要几位国公亲自评定,以定优劣。”

闻言至此。

当看到朱标眸中放光,紧紧注视着自己。

老朱灵光一闪,当即脱口而出道。

“军校吗?”

“正是孩儿先前所说的军校!”朱标难掩心中激动,当即惊喜说道。

“军校一事,朕思绪良久,深觉必须。”

“如今我朝军武鼎盛,全赖诸位国公能征善战,可年轻武将却不似这般辉煌。”

“所以朕有意请诸位国公担任军校夫子,为那些于军武谋略有些天赋的士子传授兵马要诀。”

“这.....”

朱标话音落下。

众人相互对视,却无一人率先开口。

朱标开设军校的想法自然是好,不仅能使后辈有为武将如雨后春笋,应接不暇。

而且还能使大明军武实力始终鼎盛。

表面来看,军校自然是极好的法子。

可是他们几个多少也都有些私心。

若是后辈有为武将层出不穷,那便是稀释他们的兵权,稀释他们各家各府的威望。

虽说是私心,可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凡武将勋贵之家,其子纵然不才,也能承继其父军中威势之二三。

起码能让他们的子嗣从军之时,身后有先前追随过他们的武将在旁帮衬。

如此一来,即便自家儿子再怎么不中用,可能多少有些军权,能在军中站稳脚跟,后世其家也不至于任人欺辱。

还是先前那话,此行虽是将军中职位视作子承父业的私心一套,可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他们几人再怎么着也逃不过家族荫庇的恻隐之心。

“陛下。”

这点私心,众人自然不好明说。

冯胜想了想,眼神有些躲闪出声道:“正所谓穷文富武,想要从武怕是不易。”

“况且纵观古今少有读书读出来的千古名将,都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一路摸爬滚打的明将。”

“即便要成立军校,也该从军中将官之间选定人选。”

“面向士子.....”

冯胜轻笑一声,虽没有继续往下说,但意思也是明显。

而冯胜说完,邓愈紧跟着道:“陛下,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若是让那些个读书人领兵打仗,军中将士怕是不会信服。”

“末将也担心这些个读书人把三军将士带到死路。”

冯胜、邓愈二人说完,目光不由看向一旁的徐达、汤和二人。

显然他们二人也是想让徐达二人开口劝阻。

只不过。

不等徐达出声,老朱当即没好气道。

“标儿方才说的话,你们是一个字都没放在心上!”

“标儿何时说过科举选出人选后,便直接让这些读书人带兵打仗?”

“军校是干什么的,不正是让你们几个把多年行军的经验传授给这些学子的地方?”

听到老朱怒斥,邓愈、冯胜二人赶忙熄声,不敢多言。

见他们二人眼中仍有忧虑。

朱标轻咳一声,出声安慰道。

“宋国公、卫国公所言有理。”

“不过朕的意思,乃是从士子之中挑选有军武天份的人,从军中将官之中挑选出将才种子。”

“这些人并非直接送到战场,让他们带兵打仗。”

“选出这些人,乃是要送入军校,由几位国公将多年的行伍经验传授给他们。”

“而且!”

朱标故意顿了一下。

“而且军校学成之后,也不是直接任命他们为一军统帅,而是命其从百夫长开始,逐步积攒战功。”

“之后这些军校出来的学子,晋升之路和军中将官晋升之路无异。”

“陛下圣明!”

冯胜心明眼亮,当即出声称赞。

倘若如此,他们这些老将在军中仍有几分祖荫能留给自己儿孙。

而一旁的邓愈沉吟数秒后,还是微微摇头道。

“微臣还是担心有纸上谈兵之辈为祸军阵。”

“毕竟那些读书人多是巧舌如簧之辈,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可真到了阵前保不齐便要吓尿裤子。”

“末将始终觉得将帅根本乃是在战场。”

“所谓的军校怕是养不出能战之将,所谓军校怕多是些纸上谈兵之徒。”

“咳咳....”

听到邓愈越说越是不客气。

一旁的冯胜连忙轻咳打断。

只不过朱标却也不计较,转而出声笑道:“卫国公说的是,所以便也需要几位国公鼎力相助,对军校学子倾囊相授。”

“可.....”

“哪来那么多废话!”

就在邓愈还准备说些什么之时,老朱语气不善,当即没好气道。

“你们这些老杀才后半辈子当真只想饮酒作乐?”

“为朝廷教导些将才种子,就如此心不甘情不愿?”

“倘若如此,那咱也不敢劳烦你们,咱亲自教导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