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部长翻开黑色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人名、日期和事项:\"这个给你,我记性不好,这些年全靠它。\"
孙逸双手接过,如获至宝,翻看几页后,他突然觉得他自己还是太嫩了。
\"马部长,您这次高升到市里?\"孙逸忍不住问道。
马部长喝了口茶,眼睛眯成一条缝:\"市供销社副主任,管物资调配。\"
他意味深长地补充,\"有些事,县里办不到的,市里一句话就行。\"
孙逸心头一震,突然明白了许多事,夜深了,马部长家的灯光依然亮着。
偶尔有路过的邻居,只当是老马又在加班,没人知道,在这个平凡的春夜里,一个关乎整个县政府后勤命脉的经验传承,正在悄然完成。
月光如水,洒在县委家属院斑驳的墙面上,孙逸告别马部长时已是深夜,马部长执意送他到门口,又塞给他一个小布包,说是\"参考资料\"。
走在回家的路上,孙逸的脚步比来时轻快许多,三月的夜风还带着凉意,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热乎劲儿。
马部长那套\"三本账\"的理论,像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县政府后勤工作的大门,特别是那本黑色笔记本,记录的不只是人情往来,更是一张覆盖整个县城的无形网络。
拐过供销社的转角,孙逸远远看见自家窗户还亮着灯,弟弟果然在等他。想到孙玄,孙逸心头一暖,这次能顺利接任,弟弟在中间牵线搭桥功不可没。
\"嗒、嗒\",孙逸轻轻叩响院门。
门几乎立刻就开了,孙玄披着件外套站在门口,脸上毫无睡意:\"哥,回来了。\"
\"玄子,你还没睡?\"孙逸闪身进门,顺手把布包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
\"等你呢,今天收获咋样?\"孙玄给大哥倒了杯热水。
孙逸捧着搪瓷缸暖手,眼睛在煤油灯下闪闪发亮:\"太大了,玄子,要不是你带我去,我这趟县政府还真不好干。\"
他压低声音,\"马部长教我的,全是书本上没有的真东西,那些可都是马部长多年来实打实的经验啊。\"
孙玄拉过凳子坐下,好奇地看着大哥从布包里取出那本黑色笔记本,笔记本封皮已经有些磨损,但保存得很平整。
\"看这个,\"孙逸小心翼翼地翻开,\"马部长管这叫'黑账',记的是县里各部门关键人物的家事喜好。\"
他指着一行小字,\"比如财政局老李爱抽关东烟,他闺女下个月出嫁,农业局小张的爹有老寒腿,得常送虎骨酒。\"
孙玄凑近看了看,突然瞪大眼睛:\"这不是……\"
\"没错,\"孙逸点点头,\"王二林的名字也在上面,后面写着'齐省有门路',看来咱们收到的鹿茸,就是走这条线的。\"
兄弟俩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在这个物资紧缺的年代,能弄到稀缺货的人,背后都有不一般的关系网。
孙逸继续翻着笔记本,突然停在一页上:\"咦,这里还记着坝子公社的事……\"
\"坝子公社?\"孙玄立刻警觉起来,\"写什么了?\"
\"去年十月,坝子公社申请额外化肥二十吨,备注是'李副县长打招呼'。\"
孙逸皱着眉头,\"但上个月的数据显示,他们实际只收到了五吨。\"
孙玄想起昨天在坝子公社看到的荒芜田地,心头一紧:\"哥,这事恐怕不简单,我今天交给吴书记的报告里,写了坝子公社虚报春耕进度的事。\"
孙逸合上笔记本,沉思片刻:\"玄子,这事到此为止,马部长暗示过,县政府最近在搞'三反',咱们别蹚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