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熊章的问话,一旁的昭信心中不禁一紧,他原本轻松的心情瞬间变得有些凝重。
然而,当他瞥见商文博士的脸色并没有什么异常时,他稍微松了一口气,看来,这件事情似乎与学院并无太大关系。
乌桓面对熊章的询问,显得有些拘谨,但还是恭敬地回答道:“学生家境贫寒,然而对读书却有着浓厚的兴趣,只是纸质书籍使用久了之后,容易破损,给学生带来了不少困扰。
好在学生的父母擅长编织竹器,于是学生便想到了一个办法,将书籍上的内容抄写在竹简上,这样一来,即使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损坏了。”
熊章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接着又问道:“你是从哪里考入章华学宫的呢?”
乌桓连忙回答:“学生一年前是从长沙郡学考上来的。”
熊章若有所思地看了乌桓一眼,然后转头看向一旁的昭信,说道:“昭祭酒,寡人记得对于像他这样的学子,学宫是会发放一定补贴的吧?”
昭信赶忙躬身回应:“回禀王上,确实如此,朝堂对于考入章华学宫的学子,每月都会有一千钱的补贴。”
最初这个补贴是粮食,后来楚国粮食紧张,就改成发钱,这等补贴只针对通过考试进入学宫的,那些通过学区房指标进来的是没有这个待遇的。
“承蒙楚国圣君在朝,学生每月都能领到一千钱的补贴,实乃学生之幸。”乌桓语气诚恳地说道,“然而,学生家中尚有两个弟弟在郡学读书,父母为供我们兄弟三人读书,已是竭尽全力,学生深知父母的艰辛,为了能减轻他们的压力,便将每月所领之补贴全部寄回家中,以供弟弟们读书之用。还望王上恕罪。”
说罢,乌桓再次朝着楚王熊章躬身一拜。
商文博士和祭酒昭信听到乌桓的这番话后,脸上都不禁露出动容之色。
他们都知道,在章华学宫中,像乌桓这样家境贫寒却又勤奋好学的学子并不少见。然而,能够像乌桓这样坦然面对自己的困境,并毫不犹豫地将补贴寄回家中的学生,却是寥寥无几。
熊章此时也对乌桓多了几分关注。
他仔细端详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只见他身材修长,面庞清秀,眉宇间透露出一股坚毅之气,熊章心想,如此品行端正、孝顺父母的学子,实在是难得。
而周围的其他学生们,对于乌桓的这番话,反应却颇为平淡,这倒不是因为他们对乌桓的行为无动于衷,而是因为他们都清楚乌桓的家庭状况,所以对于乌桓的行为举止早已经司空见惯。
在章华学宫中,至少有七成的学子都来自普通家庭,生活并不富裕,只是,很多学生因为顾及面子,不愿意像乌桓这样坦然地将自己的困境展露出来。
“你能努力奋学,现在清苦一些不算什么,苦心人天不负,寡人希望你将来学成之日,定有丰厚的回报”,楚王熊章看着乌桓说道,然后目光又看向舍内的所有学子,笑着说道:“寡人也希望你们现在能多努力,日后你们也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听着楚王熊章的殷切期盼,舍内的十几个学生都有些触动,连忙拜道:“学生定不会辜负大王的期望”。
楚王熊章在对师生勉励一番之后,并没有在礼学院多待,大致的看了一圈之后就离开了礼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