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外政策方面,叶卡捷琳娜二世表现出了强烈的扩张欲望。她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此外,她还击败了奥斯曼帝国,进一步巩固了俄国在欧洲的地位。
在她的领导下,俄国实现了领土的扩张,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兴盛,以及国际地位的显着提升。
她与欧洲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使俄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统治对俄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她的统治下,俄国的国力得到了显着提升,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更为俄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分割线
东汉女君时期
崇德宫
“竟然有如此特别的女子?这实在是太令人惊讶了!朕对她的兴趣愈发浓厚,真想与她一同探讨国家大事啊。
只可惜,两国的政治体制截然不同,若是贸然行事,恐怕会引发动荡,甚至动摇国家的根基。唉,这可真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啊!”
邓绥此时正在处理繁忙的国政事务,当她听到这番话时,原本专注于政务的目光突然被吸引过去。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似乎对这个俄国女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当她想到两国之间的差异和可能带来的风险时,那丝亮光很快就被遗憾所取代。
邓绥不禁叹息一声,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国家大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无数人的生活和国家的命运。
尽管她对那位女子充满好奇,但她也明白,作为一国掌权者,她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能轻易冒险。
她搁下手中的文书,微微向后靠在椅背上,陷入了遐想。
她仿佛看到那俄国女皇站立在高台上,目光如炬,俯瞰着自己的国度。在那广袤的土地上,女皇以铁血手段整治朝纲,让国内的贵族们不敢有丝毫僭越之举,使国家的秩序井然。
对外,女皇亲自指挥着军队,在战场上奋勇厮杀,每一次的冲锋陷阵都带着无比的勇气与决心。
她带领着士兵们攻城略地,让周边的国家都不敢轻易冒犯,为俄国开拓了大片的疆土。
在国家建设方面,女皇大力发展经济,鼓励商业贸易,让国内的百姓生活逐渐富足起来。
她还重视文化教育,引进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使得俄国在文化和科技领域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邓绥越想越觉得这位俄国女皇不简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惺惺相惜之感。
——————————————分割线
大唐
崇徽年间
李治的目光缓缓地落在了站在一旁的武则天身上,他的语气显得有些悠然自得,似乎在观察着她的反应。他轻声问道:“武侍郎,对于此事,你可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武则天并没有立刻回答李治的问题,她的注意力完全被手中抱着的文书所吸引。她的眼睛紧盯着金榜上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一生,仿佛在那一行行文字中能找到某种启示。
内心深处,武则天不禁暗自感叹。虽然她自己也曾经登上过皇位,成为了一代女皇,但与这位俄国女皇相比,她的成就似乎显得黯淡无光。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一生充满了辉煌和荣耀,她的统治时期对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就在武则天沉浸在对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思考中时,李治的声音再次传来。她抬起头,目光与李治交汇,然后淡淡地回答道:“陛下,臣又有什么选择的余地呢?”
这一次,武则天并没有以李治的后宫嫔妃的身份从感业寺归来,而是通过李治下诏遴选有才之人的方式入选的。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她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审视着历史长河中那个曾经的自己。
那是一个充满着荣耀与辉煌的身影,在权力的巅峰上闪耀着光芒;但同时,也是一个孤独而落寞的灵魂,在岁月的侵蚀下渐渐黯淡。
然而,如今的她已经彻底摆脱了过去的束缚,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存在。她的心境如同平静的湖面,波澜不惊,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李治挑眉,嘴角微扬,饶有兴致地看着武则天那平静如水的面庞,缓缓说道:“你这一次没有当女皇的机会了,不会觉得遗憾吗?”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调侃,似乎在试探着她的反应。
武则天闻言,抬起头,目光与李治交汇,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她嘴角微勾,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反问道:“陛下,你会让臣当女皇吗?”
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意,言外之意便是:如果你不会让我当女皇,又何必问我是否遗憾呢?
李治的双眸如同深不见底的湖泊一般,幽深而神秘。他的目光紧紧地落在她身上,仿佛能穿透她的灵魂。
他缓缓开口说道:“武侍郎,朕心中有一个宏伟的计划,朕想要在海外封国。然而,面对如此广袤的土地,朕却不知该如何处置。”
武则天闻言,心中一动,她抬起头,迎上李治的目光。她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思索,似乎在权衡着什么。然而,就在她准备回答的时候,她突然怔住了,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她凝视着李治,似乎想要从他的眼神中确认自己的猜测。李治的眼神坚定而肯定,他甚至还特意指了指金榜的位置,这一动作再明显不过了。
就在这一瞬间,武则天的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那是一种被点燃的野心。她终于明白了李治的话语背后所隐藏的深意,也彻底看清了自己未来的道路。
————————————分割线
题外话:
大唐的江山李治绝对不可能给武则天的,但是大唐之外的封国是可以的。毕竟大唐的地盘铺得太大了,管理很困难的。
这个时候就得需要手腕强硬的掌权者,武则天正好合适。而封国的位置,李治已经想好给哪里了。
至于以后封国叛乱什么的,李治表示:大唐之前的哪个朝代没有叛乱的,只要保证宗主国的实力大于封国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