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献计一向谨慎,在许都之时,他觉得出兵突袭历城可行。可大军到达中牟后,他发现陈炎早有准备,觉得已经没有机会,就改变了主意。
只是曹操听了,却不怎么高兴,他数万大军出兵于此,损耗钱粮无数,若是徒劳不动,恐怕不好交代,且对他的个人信誉也会有不良的影响。
“公达,你所言并非无理,但我大军至此,若不伺机攻打历城,岂不徒劳无功?大军钱粮损耗无数,却毫无收获,只怕将士不服呀!”
“我亦知如此,可司空若草率进兵,风险极大,司空还是谨慎为上。”
此时,曹操心里涌起了一股无力感,刚刚击败陈军水军所带来的兴奋感,已是烟消云散。他突然发现,即便他知道陈炎主力北上幽州,他想趁机出兵,都不知道该怎么出,陈炎的防线就跟刺猬一样,让他无从下口。
曹操突然看向贾诩:“文和,这事你怎么看?”贾诩是智者,也是首先做出陈炎大军北上结论的人,这次出兵,他特意让贾诩随军。
贾诩做出深沉姿势,才说:“历城距离东平陵近,且前有泰山阻隔,司空兵力不好施展,可不好攻。陈炎必会坚守,司空非数月不能下。若陈炎北上主力归来,司空就无能为力了,若陈炎与乌桓久战,司空则会有机会。”
曹操听了,细细思考,又稍稍一愣。贾诩的话,粗听之下还是有道理的,可一细听,又感觉好像全是废话,跟没说一样。
“司空。”许攸突然站了出来。
“子远有话请说。”原本曹操对许攸不怎么有好感,觉得许攸背弃袁绍,为人狂妄又贪婪,但时间长了,终是慢慢接受了许攸的一些缺点。对于许攸的谋略,他也会适当考虑。
“司空大军至此,长途跋涉数百里,怎么轻言撤退?”虽然曹操还没说撤退,但一旦决定不攻打历城,大军驻扎在兖州也没有意义,届时也只好撤退了。
“历城兵力孱弱,不过数千,又有泰山阻隔,司空大军穿行泰山小道,骤然突袭历城,此非敌军所能想到,则成功的希望大增。只是,泰山山脉,不宜大军行军,司空不如派遣得力干将,率七八千兵力,突袭历城。”
“司空则自率余下兵力,驻军于鄄城,做出伺机渡黄河北上的姿势,一来以为诱饵,引诱敌军只盯着司空大军,为突袭历城的军队创造机会。二则司空大军亲自守护粮道,使粮道大安。如此,司空必能拿下历城。”
“一旦攻下历城后,虽司空一时无力攻东平陵,但历城距离东平陵太近,敌军必会恐慌,继而集结兵力,攻打历城,企图将历城夺回,届时司空可坚守历城,并派援军支援,只要守得住,就赢得战机,日后也能攻打东平陵,这东平陵一拿下,陈炎就会败亡。”
讲到这里时,许攸神采奕奕,就好像曹操已经采纳他的计策,成功占据了东平陵一样。
“此计……倒有几分道理。”曹操嘴里喃喃地,思考着许攸的话,似乎就要同意了。
“司空不可。”荀攸出来反对:“历城兵力不过数千,但东平陵乃是治所所在,有数万兵力,历城被攻,东平陵岂会坐视不理?司空派去攻历城的军队,若只有七八千人,兵力太少,恐怕无力夺得历城,若兵力多了,又无法拱卫粮道呀,还请司空三思。”
“那公达以为,我该出多少兵力,才能夺下历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