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郑浑降了,进军关中(1 / 2)

郑浑略微犹豫,才咬了咬我:“子绪初来时,让我降骠骑将军,我不敢降,我实是不明白,降了之后我又能为骠骑将军做什么,今日我愿相信子绪之言。”他起身向杜袭行了个大礼:“好,我愿意降骠骑将军,还请子绪代为引荐。”

杜袭也连忙起身,扶起他:“文公请起,今日文公之选择实是明智,待关中平定后,我必向骠骑将军引荐文公。”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好像关中已经掌控在手一样。

两人又重新落座。

“文公久在关中,不知当前战况,我们将军大军南下在即,曹操已是无力顾及关中,否则他早就派援军进入关中了。今我主在大军南下的同时,亦在谋划关中。”

“谋划关中?关中距离青州两三千里路呢,怎么谋划?子绪莫不是在说笑?”

“哈哈哈哈,非也,文公在关中待久了,有所不知,骠骑将军多年前就建了海军,战船可驶入黄河,封锁黄河,我军的战船可以行驶上千里路,从青州到关中也不过数日。今骠骑将军打算在左冯翊选择一地建渡口,供战船停靠。”

“此地要隐秘,不轻易为人所发现,一旦渡口建好之后,我军就能通过战船,将近万士兵和粮草运送到左冯翊来,届时就能有实力经略关中了。”

郑浑目瞪口呆:“竟还能如此?”

“自然可以,骠骑将军出兵,向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岂会胡来?此策唯一的难题是,必须选一地修一渡口,船只才能停靠,登岸后也需有个驻地,又能隐人耳目,今文公投效了,这重任就落在文公身上了。”

“这……那我该怎么做?”

“黄河西岸,哪个县比邻黄河,岸边地势相对低,可扩建为渡口?”

“合阳、夏阳、临晋三县皆靠近黄河。”

“临晋靠近弘农,肯定不行,唯有从合阳和夏阳中选一县,主要是岸边地势平坦,可供战船停靠。”

郑浑想了想,似乎有了主意:“夏阳县本来就有两个渡口,一为龙门渡,此渡口倒颇有来历,据说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便是这里。二为夏阳渡,先汉之初,韩信攻魏王豹就曾从这里渡河。”

“只是夏阳再往北,乃并州西河郡之地,二十多年前,朝廷大军败于鲜卑之手,并州领土沦丧,人口锐减,西河郡已为匈奴和羌人所居住,同时亦导致夏阳县人口不断南逃。如今夏阳县全县不足万人,已经很少了,通过两个渡口渡过黄河的人自然少,渡口也无人修葺,已经荒废。”

“哈哈哈哈,就是人少才合适,人少才不为人所注意,不如你带我去实地观看一番,今已是十月中旬,若选定位置,稍稍扩建,就能立即安排大军过来,争取赶在冬季河水结冰之时,将士兵和粮食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