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王凌诱敌之计(2 / 2)

“不过,敌军冒充海军,潜入怀县,其只有两百兵力,又夺不了怀县,必是想里应外合,里应的这些士兵,为我所俘虏,那么外合的兵力在哪呢?”

“这……”

“想必就是怀县附近,派出斥候,仔细查看怀县周边,传令,全城戒备,另外,派人传令各县,紧闭城门,敌军见攻不下怀县,可能会转攻其他各县。”

“太守明智。”

“敌军想必是在黄河结冰之时渡过黄河的,我军部署的斥候,竟未发觉,还有敌军既然冒充海军而来,那肯定得等黄河解冻之后,才不会轻易露馅,而敌军渡过黄河到河水解冻这段时间起码有半个月以上,敌军又藏在哪呢?”

“必是藏身在野外。”

“不是,河内人口密集,地势平坦,我军隐藏的斥候又多,可不易长久藏身,容易被发现。”王凌很快就否定了山曜的说法:“我明白了,多半是有人暗中相助,郡中有人投敌了。”

“谁会投敌?”

“敌军渡过黄河县,需隐人耳目,唯有在附近有人接应,护其藏身,若这藏身之地,在河内腹地的话,沿途行军,风险也高,很可能就在沿岸各县,怀县西是温县,东是卷县,想必是藏身于这两县之一。山主簿,你是怀县本地人,可知怀、温、卷三县可有什么人能做到将上千军队藏匿起来?尤其是家中有人为曹操效力的那种?”

山曜慎重了起来,低头思考着,过了会儿,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这附近几县中,有名望的除了我……”他想到自己也有嫌疑,突然觉得尴尬。

“山主簿,我自然相信你,今日若不是你,敌军已经混进去了。”

山曜虽然没有分辨出真假,但他主动叫来王凌,再加上王凌对山曜的为人也算了解,知道他不会投敌。所以,王凌主动出言,为山曜洗脱嫌疑。

“温县司马家,有司马八达八兄弟,个个乃俊杰,其中长兄司马朗几年前就已经在许都出仕,次兄司马懿,此人才华卓绝,三四年前曾受曹操招募,但以生病为由拒绝了,后来又为河内太守魏种招募,也是勉强前来怀县,魏种降我军后又被曹仁攻下怀胜不骄败不馁,他不知去向,司马懿也回家了。其余六兄弟,都没有出仕。”

山曜说到司马懿时,特意说多了,表明他对司马懿也有所怀疑。

“温县常林,河内名士,名誉极好,数年前曾为王匡效力,但王匡亡了之后,他就不再出仕了。且他名声虽盛,但家中却没有什么实力。其他人……还有一些人,都是些文人,没有大家族。”

“这么说来,最可疑的便是司马家里。”王凌来河内一年多了,也知道司马八达。

“嗯……确实是如此,那太守打算怎么办?”

正所谓智千虑,必有一失。王凌有智,一番分析就得出有人投敌,私下藏匿敌军兵马。可惜,他的判断稍有偏差,他以为藏匿敌军兵马的人是沿岸这三县人,却一时没有想到温县县令是张承,而张承是河内修武人。修武在怀县在正北方向,路程不足六七十里。

“无凭无据,也不好做什么,就先派人盯着司马家,有什么消息及时回报。若证实是司马家干的,我定不会饶过他们,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