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待我功成名就时,自有大儒为我辩经!(2 / 2)

【终于明白了这句话,待我功成名就时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修仙都做不到的事情,考公做到了。

许仕林:“我知道有一天,我要你乖乖地打开塔门,放我娘亲出来,你等着那一天吧!”

法海:“徒子狂言,阿弥陀佛!”

我是中央派下来的许仕林,让法海接电话。

本台消息,今年春闱放榜,本市学子许仕林高中殿试第一甲第一名。

杭州知府等前往祝贺,知府表示要学其经验再创佳绩,经江苏巡抚批准,

江苏按察使司对原金山寺主持法海,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立案调查,法海存在丧失理想信念,非法囚禁原青城山动物保护协会动物爬行专家白素贞等问题。

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应严肃处理。

紧接着《关于整顿雷峰塔及其周边危老旧建筑迁改建议通知,关于西湖及其周边流域梳改道办,》

《西湖风景区若干人员违纪处理通知》一系列文件颁布下来,

许仕林:喂,杭州知府吗?我是中央许仕林!通知一下知县,把金山寺拆了,理由,你们想一个,我知道结果。

对了,雷峰塔也拆了。】

在大唐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位面里,李世民站在高处,远远地凝视着那片广阔的天幕,他的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原来,有些事情即便是通过修行也难以达成,但只要考中状元郎,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李世民感慨道。

他深知这状元郎的含金量之高,实非言语所能形容。

在大唐,每三年才会举办一次科举考试,而参加考试的人数不下几十万之众,但最终能够脱颖而出成为状元郎的,却仅有一人而已。

在中状元之前,白素贞被视为罪恶滔天之人,被关进了雷峰塔中,以赎其罪过。

然而,当中了状元之后,却变成了,中央的许仕林,他的母亲白素贞竟然在雷峰塔中为百姓祈福!

这一转变,让人不禁感叹这就是考公的魅力啊!

北宋时期,范仲淹担任苏州知府一职。这一天,他站在岳阳楼前,极目远眺,远处的天幕如同一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他的眼前。

范仲淹凝视着远方,脸上渐渐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他心中暗自思忖:“待到我功成名就之时,自然会有大儒为我编撰经典。而这许仕林,可真是厉害啊!竟然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考中了第一甲第一名,成为当之无愧的状元郎!”

想到这里,范仲淹不禁对许仕林的才华和能力表示赞赏。然而,他的思绪并未就此停止,而是继续延伸下去。

“未中状元郎之前,白素贞被视为罪人,遭受众人的唾弃和指责。可一旦中了状元,她便摇身一变,成为了为百姓祈福的好人。这权力的力量,竟然如此之大,连神仙都难以做到的事情,它却能够轻易实现。”范仲淹感叹道。

他深知,在这个社会中,权力和地位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和形象。而许仕林的例子,无疑是对这种现象的一种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