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闹得太大,惊动了朝廷,大军压境,山匪如何干得过正规军?

事出反常必有妖,她来不及多想,迅速抽身回清晏院。

江月瑶匆匆赶回去,正好路上遇见一位老妇。

那老妇身形佝偻,头发花白且杂乱,身上的麻布衣裳都快成了碎片状。

她正吃力地在一处偏僻角落的柳树下,用颤抖的双手挖着坑,准备将一个破布团子掩埋。

江月瑶本来是没有在意的,直到破布团子扔下去,一只蜡黄的小手突然掉了出来,她才发现,原来里面裹着的竟然是一个幼童。

江月瑶心中一紧,直觉此事蹊跷,急忙上前检查。

就在她靠近时,小七突然发出提示,“宿主,这孩子只是假死状态。”

江月瑶来不及细想,立刻走到老妇身前,将孩子从土里面拉了起来,施展急救手法,按压幼童的胸口。

这一幕却被附近的流民看到。

这些流民本就生活困苦,对陌生人心怀警惕,又见江月瑶突然对一个“尸体”动手动脚,以为她是在亵渎死者或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他们怒目圆睁,纷纷围拢过来,嘴里叫嚷着:“你这坏人,为何要惊扰这可怜的孩子!”

“定是你害了这娃娃!”

“人死为大,你怎么敢?!”

江月瑶无奈,只好一边继续施救,一边大声解释:“这孩子还有救,你们别误会!”

但流民们根本不听她的解释,纷纷捡起地上的石头、木棍,朝着她扔去、打来。

她有些烦躁,这群流民四处流浪被官兵驱逐,饥一顿饱一顿,可这民风也太.....

好不容易,幼童终于发出了一声微弱的啼哭,流民们这才停止了攻击,脸上露出惊讶和愧疚的神情。

江月瑶顾不上身上的伤,轻声安慰着老妇,询问缘由。

大旱之季,老妇家中贫困儿女全都死亡,唯一剩下小孙子。

然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

小孙子不幸患病,可老妇实在拿不出一分钱来给他治病。

今日一早,小孙子没了呼吸,老妇悲痛欲绝,以为孙子已经死去,满心悲戚地打算将孙子掩埋,让他入土为安。

江月瑶看到这一幕,心中满是悲悯,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这一次,她再也不敢轻易拿出自己的食物。

她只是轻声询问老妇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老妇一边紧紧抱着小孙子,老泪纵横地磕头,一边泣不成声地讲述着自己的来历。

她静静地听着,表面上不动声色,可敏锐的她却从老妇的讲述中发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地方。

她留意到,老妇周围聚集着四五十个人,可这些人明显分成了两类。

一部分眼神涣散,面容麻木,毫无攻击性,只是机械地跟着队伍前行,仿佛失去了灵魂的木偶;而另一部分,正是刚刚出手攻击她的人,他们眼神中透露出警惕与凶狠,时刻注意着周围的动静。

江月瑶一边温声回复着老妇,一边不动声色地斜着眼睛,暗暗注视着这群流民里的两种人,心中暗自思索着这背后的缘由,警惕着可能出现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