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话刚出口,吕逸就已经明白了其中关窍。
说到底还是吕布对自己的封赏有些不满。
说心里话,吕逸其实有些无奈,但却可以理解。
吕布已经年近不惑,在九原边塞和胡虏打打杀杀大半辈子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仅仅只是个名义上的校尉而已。
不是他能力不行,实在是皇帝昏庸,对外没有扩张的雄心,对内也没有治理的能力。
所有的精力几乎都放在享受上面,自然看不到边关将士的功绩。
若是遇上汉武帝这样的一世雄主,怎么可能在九原泯然众人一般,不显山不露水。
再看这几年,并州的刺史换了几茬,董卓算是有野心的,心心念念回到西凉,硬生生带出一支精兵,这不就把眼光放到了中原?
着意巴结袁隗,还走了十常侍的门路,可见一斑。
而之后的张懿,倒是花了时间和心思,抵挡胡虏,可他除了换一个生死的下场,后世又有几人还能记得。
丁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趁着黄巾起义的功夫,也调转枪头转向中原。
一边韬光养晦,培植自己的势力,一边左右观望,既派了张杨响应大将军何进的号召,又有样学样,开始尝试走十常侍的队伍。
也直到这个时候,吕布才真正看到了自己的机会。
偏偏吕逸横空出世,不仅解了九原之围,更顺势挺进中原,一举荡平黄巾之乱。
把何进和十常侍的算盘硬生生敲碎,还把朝中纷乱的局势更加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吕布这样心高气傲的人,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地位逐渐攀升,在朝中的声望如日中天,如何能不心急、心烦?
这个时候,丁原招揽他,可以说一拍即合。
现在吕布既有丁原的重用,更因此得了朝廷的封赏,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心思也最为矛盾。
一方面希望吕逸能继续高歌猛进,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吕逸压过自己。
但他能怎么选?若是跟着吕逸,即便建立了再大的功勋,说起来也不过是吕逸之父而已。
这让吕布如何能接受?
想通这一些,吕逸知道自己的劝谏基本上是要落空的。
就看当初分别时候,定下的战略方向,被吕布执行的七零八落就可以预料了。
可他也没得选,现在若是按照吕布的意思,挺进中原,无异于掉入泥潭。
别人不知道,吕逸却最清楚不过。
接下来的事一桩接着一桩一桩,哪怕是那些原本就在这个时代大放异彩,惊才绝艳的人物,一开始都只能无奈的被大势裹挟向前,没有反抗的余地。
按照历史的轨迹,数年之后,灵帝驾崩,十常侍和何进互相算计。
何进这个蠢货把自己折腾的身首异处之后,就是十常侍覆灭之时。
到时候董卓占了洛阳,废立新帝,祸乱天下,又是十八路诸侯纷起之时。
天下大乱,从此开始。
而吕布就在这个时候踏上了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