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筒子楼的走廊上,照亮了那些忙碌的身影。
上班的人们匆匆离去,留下了一片短暂的宁静。
然而,这种宁静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筒子楼里的居民们开始活跃起来,尤其是每层楼的水房,那里成了八卦的集散中心。
\"听说了吗?宋家大丫头每个月工资得扣十五块给她那三个弟妹!\" 这个消息像一阵风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筒子楼。
宋暖暖兄妹二人昨天才去领了补贴,今天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进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我本来看宋家大丫头年龄大了,也有工作,打算把她介绍给我妹妹那在部队当兵的婆家弟弟呢,看来是不成了。\" 一位大妈惋惜地说道。
她原本对这门亲事抱有很大的期望,觉得宋家大丫头是个不错的人选,勤劳能干,既能照顾家庭,又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也是啊,这工作别看是宋家丫头在做,但是厂里分明是要让她养着几个弟妹呢。\" 另一个人附和道。
大家都知道宋家的情况,宋国柱去世后,留下了四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宋玉秀,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厂里考虑到宋家的困难,给宋玉秀的工资待遇有所提高,但同时也要求她每月从工资里扣除一部分来补贴家用。
\"这也太过分了吧,总不能不让人嫁人啊!\" 有人愤愤不平地说,她觉得这样对宋玉秀不公平,人家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谁不让你嫁人了?放弃工作啊!毕竟工作是宋国柱的,他的孩子人人有份,总不能让宋玉秀带去婆家吧。\" 有人冷笑着说。
有人突然发表了这样的看法:“虽然只剩下 17 块钱,但这已经相当不少了啊!和农村相比,简直好太多了。我那些乡下的亲戚们,一年到头辛苦劳作,最后不但没赚到钱,反而还倒欠生产队的工分呢!”
这句话就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因为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工作对于城里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一份稳定的工作不仅能够维持一个家庭的生计,更是他们在城市中立足的根本。
对于一个单身的适婚青年来说,工作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拥有一份好工作,就意味着有了经济基础,能够在婚姻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也更容易找到合适的另一半。
所以,没有人会轻易地放弃已经到手的工作,哪怕这份工作的收入并不高。
时间还未到正午时分,宋家的财务状况就成了纺织厂家属院公开的秘密。
人们对此议论纷纷,对厂子的做法评价不一,然而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样做是有其合理性的。
宋玉秀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下班途中路过院子里的宣传栏时,无意间瞥见上面赫然写着关于她大义供养弟妹的“光荣事迹”。
她的心头猛地一紧,一阵难以言喻的苦涩涌上心头。
她不禁暗自思忖:自己究竟是招惹了谁呢?为何所有人都要与她作对?
宋玉秀脚步匆匆,仿佛想要尽快逃离这个令她感到窒息的地方。
她加快步伐往家走去,似乎除了那个家,她已无处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