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继续道:“文慈乃是临江人,与文立乃是同族,后再蜀郡为官,负责清理蜀郡的田亩,然而这个人利用职务之便,将肥田置换给自家人或者其他士族,差一些的田地就划拨给寒门以及庶民,只是因为蜀中田土还算肥沃,即便是差一些的土地在外面也算是沃土,故而无人发现,然臣以为,这件事,还是不可轻忽。”
“嗯,有理,那还有别的吗?”
诸葛瞻又开始接上话题:“其他的案件,臣已经有上书,其中还有一件案子也需要陛下特别注意,就是陈寿的同族人陈嗣,此人为新都县长,没想到,做刑狱诉讼的时候,特地找茬安排人罚没为奴,然后公器私用,将这些官奴,暗中换给其族中使用,此等枉法之举,实在是令人痛恨啊。”
刘禅眉头都皱了起来:“没想到还能查出来这些事情,哼,这些年,朕有些懈怠,你跟太子又都在外面,看来现在要整肃的地方,还是不少啊。”
诸葛瞻还是劝了两下:“陛下,臣以为,这些事情,虽然烦心,然而毕竟已经慢慢形成积弊,有些事情,还是要慢慢来做,眼下我军与魏军在前线对峙,现在绝对不能出事啊。”
“嗯,思远,朕知道你素来为大局考虑,眼下的事情,你觉得该如何处置?”
“陛下,田土的案件,可以稍微放缓一些,关键在于以后,在田土贫瘠地方的郡县,分配一定要十分的合理公正,不然恐怕会引发民变啊。”,诸葛瞻对于换田的事情,还是觉得可以放放,而更加重视刑狱的案子:“至于刑狱那个案子,眼下需要进行重点的处置,陈嗣断案不公,公器私用,一方面,伤害了朝廷的威望和民心,对北伐的事情,十分有害,另一方面,长期以往,一旦他人进行模仿,这日后,越来越多的人从百姓变成奴隶,我大汉收取赋税也会变得越来越少了。”
“这个案子,你就不要管了,相关案件文书和证据交到朕这里。”,刘禅思考了一会儿之后,继续道:“朕想到一个人,应该可以来审理此案。”
诸葛瞻有些不解:“陛下是想让谁来?”
“那个常勖你还记得吧?”,刘禅笑了笑:“他最近回京了,在外的活干的不错,朕也打算提拔他做个太守之类,这个案件就给他磨磨刀吧,看看朕有没有走眼。”
“原来如此,他应该还是个不错的人选。”
刘禅继续道:“田土置换的案子你留下,其余案件文书你交接给樊建就行了。”
“臣遵旨。”,诸葛瞻想了想,还是说道:“陛下,文家这个案子,虽然短时间不追究,但是要是就这么轻轻放过,也会有隐患,臣以为是不是还是要警告一下文家那边?”
“嗯,这件事你就不要管了,旁人问起也当不知道详情就好。”,刘禅一副心中有数的样子:“好了,辛苦了这么多天,你也累了,回去好好休息。”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