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
王建和往常一样,在家观看星辰新闻频道。
电视画面里。
主持人播报道:“近日,泰山景区,一款名为‘登山神器’的外骨骼机器人,受到游客们的一致好评。
该外骨骼机器人,重1.2公斤,采用碳纤维机身与仿生学关节设计,登山时可承受200KG的瞬间拉力,为佩戴者节省30%至50%的体力。
拥有‘登山神器’助力之后。
游客们就有更多的体力,去欣赏沿途风景,拥有更好的观光体验。
接下来,请收看详细报道……”
镜头画面切换。
位于泰山景区山脚下的一家“登山助力机器人”的店铺内,游客们争相体验外骨骼机器人。
星辰新闻频道的外景女记者李洁,也亲自体验了这款“登山助力机器人”。
她攀登台阶时,如实介绍道:“佩戴上这款登山神器,我爬山的过程里,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拽着我的大腿,向上攀登。
我感觉比我徒步登山,要轻松省力许多。
而且它能够根据我的节奏变化、步频变化,主动进行调整。”
话音落下。
旁白音介绍道:“外骨骼机器人,内置微型电机、压力传感器与惯性导航模块,能够在攀登陡峭的台阶时,自动调节助力强度,为佩戴者节省30%至50%的体力 。”
镜头再次切换。
外景记者李洁,采访登山助力机器人的研发者刘胜。
李洁采访道:“刘胜同学,听说你是星辰大学的大一学生?”
“没错!”
脸上稚气未脱的刘胜,笑着点点头。
李洁询问道:“请问你是怎么想到研发‘登山神器’的?”
刘胜如实解释道:“我妈妈原本在泰山脚下开了个小卖部,销售冷饮和矿泉水。
今年寒假的时候,她和我说,许多游客想爬上泰山,但体力不允许。
于是我灵机一动。
心想能不能研发出一款发明装置,节省登山游客的体力呢?
恰好我是行动力很强的人。
这个学期,我除了学习生活以外,一直利用课余时间,研发‘登山神器’。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发。
外骨骼机器人,顺利被我研发出来,并申请相关专利。
放暑假之后。
我便拿着提前一些制作完毕的外骨骼机器人,拿到我妈妈的小卖部里,给游客们使用。
由于性能完善。
登山助力机器人,很快便受到游客们的追捧和喜爱。
泰山景区的负责人,见识到登山神器的妙用之后,便和我合作,准备开办工厂,专门制作登山助力机器人,给游客们使用。”
李洁先是点点头,随后又问道:“刘胜同学,你能聊聊这款登山机器人的研发过程吗?”
刘胜直言道:“穿戴类产品,第一需求就是轻。
每多一分重量,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于是,我选择用碳纤维材料,来研发外骨骼机器人。
它通过碳纤维材质的支架,贴合身体曲线,使人穿戴更舒服、更无感。
通过各种测试。
登山助力机器人,可以减少30%左右的膝关节压力,如果用腰部助力的话,则能减少80%的膝关节压力。”
听到这话。
李洁最后问道:“刘胜同学,你以后还会推陈出新,研发出更先进的外骨骼机器人吗?”
“当然会!”
刘胜点头道:“其实外骨骼设备,能在很多领域帮助我们。
比如在农业领域,人们借助外骨骼设备,可以轻松搬运农具。
比如在养老护理领域,外骨骼设备能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实现自主行走。
比如在日常搬运场景里,外骨骼设备,能有效降低工人腰部损伤风险。
以后,我会继续研发外骨骼机器人,争取造福更多的群体!”
……
电视机前。
王建看到这则新闻,暗暗赞叹。
他先前去泰山旅游过。
由于体力好的缘故。
他全程徒步登山7小时,就能爬上山顶。
但现在随着年纪的增长,让他去登泰山的话,恐怕要花8个小时才能爬上山顶。
若是那些年迈的游客,登山时间就更长了!
有了现在星辰学子研发出的“登山神器”,那以后爬山的游客就能轻松许多。
不得不说。
刘胜研发出“登山神器”,既能造福爬山游客,还能财源滚滚!
……
电视画面里。
主持人播报道:“近日,玉琳荣县小伙孙海,研发出自制遥控农耕机,用其轻松完成耕田,在当地引发关注。
孙海是星辰大学的大一学生,暑假回家后,因看到父母耕田辛苦,便选择自己动手改装耕田机。
凭借过人的动手能力。
经改装后的农耕机,只需人在田边手动操作,即可遥控农耕机耕田,非常轻松。
接下来,请收看详细报道……”
画面一转。
年纪轻轻的孙海,在镜头前讲述自己的这段经历。
恰逢7月,是农业领域的夏耕时节。
孙海的父亲,坚持放水耕田。
孙海考虑到烈日炎炎,父亲身体又不怎么好,便提议改装家里的农耕机,以减轻劳作的辛苦。
得到父亲同意后。
孙海着手改装农耕机。
他购买配件后,立刻开始改装。
从小就对机械和电子设备感兴趣的孙海,在星辰大学念了一年书后,掌握了很多电子设备的运行原理。
改装完毕后的农耕机,车头有个拖拉机的马达,两侧有铁轮,后面有犁地的耙子。
按动遥控板启动按钮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