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搬离京城(2 / 2)

一直玩到夜色完全暗了下来,众人各自回家。

说是散场,其实也就许清安和程云州离开了。

毕竟其他人早就把姜南音在的地方当成家了。

宋娴屋里,齐宥打来热水,放到床前,脱下她的袜子,将脚放进盆中。

热水轻轻的洒在她的脚上,温暖又舒适。

宋娴舒服的眯起眼。

她一副享受的样子让齐宥笑了起来,觉得无比幸福。

宋家人已经默认了他们的关系,对他和娴儿住在一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宋家人开明,没有门第之见,可接受一个太监,多少还是需要点时间。

能让他们在一起就已经不错了。

至于让他们对外承认这是他们的女婿,还得慢慢来。

宋娴和齐宥也知道,所以并未觉得有什么,对家中长辈照样尊敬孝顺。

齐宥还多了一些感恩。

因为他原本没有想过宋家人会接受自己,如今这样已经超过了他的期望。

他欢喜都来不及,自然不会有任何怨言。

若是能陪在娴儿身边,便是一辈子无名无份也没有关系。

他都乐意!

两人不知道怎么的,就说起了姜南音他们。

“我看那些大人好像都对姜姑娘有些不一般。”

齐宥说的委婉,但宋娴立马就懂了他的意思。

许多男人心悦姜南音的事,在京城早就不是秘密了。

不仅如此,甚至每个人还有不少支持的人。

如果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嗑cp。

有支持威猛大将军的,有英俊丞相的,也有支持放荡不羁世子的……

以前他们身在宫中,只是听闻,却没有实际看见。

如今出了宫,亲眼看见这些人是怎么争风吃醋的,饶是见过了大场面,也忍不住有些咋舌。

这些在外面受人追捧的男人,在姜南音面前却成了幼稚鬼,可见卑微的乞求她的垂怜,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齐宥震惊不已。

他说这些,其实是有点为宋临安担心。

现在他成了宋家人,虽然上不得什么台面,也不能算做宋临安的姐夫,但他却把宋临安当成了一家人。

作为家人,他自然为家人操心。

临安没了身份,和那些人比起来就没有任何优势,姜姑娘会不会嫌弃他?

从而在那些人面前落了下风?

宋娴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想法。

“姜姑娘并非那种趋炎附势之人,你不用担心。”

她和姜南音认识也算有段时间了,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

“伯父伯母放心临安和姜姑娘一起吗?”

姜姑娘身边有这么多人,他是觉得没什么,可世俗的偏见何其可怕,否则他也不会如此小心翼翼,生怕娴儿嫌弃自己。

就怕人言可畏啊。

宋娴笑了,“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世俗的偏见又有何惧?”

她低头看向蹲着的人,“若是在意这些,我也不会选择你。”

外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他们关起门来过日子,自己舒服才是要紧事。

其他的,跟她有什么关系?

齐宥心头一震,瞬间明白自己想岔了。

如果他也跟着担心害怕,那他岂不是成了心里害怕的那些世俗偏见?

“再说了,能让这么多男人为她死心塌地,说明她值得,女人就该如此。”

宋娴眼神中满是欣赏,这可是她以前想做的事情。

可没想到最后却甘愿和一人相守。

缘分有时候确实妙不可言。

出神之际,脚突然被人捏了一下。

她低下头,就对上男人幽暗的目光。

“娴儿可是也想享齐人之福?”

齐宥抬起宋娴的脚,轻轻在上面落下一吻,眼神却直勾勾的盯着宋娴,让她心神一荡。

宋娴觉得自己的脚也开始发烫,脸开始升温。

她稳了稳心神,抬起脚勾起男人的下巴,对他说道,“吃醋了?那你要不要证明一下自己?”

“让我打消其他的想法?

齐宥喉结上下滚动,眼睛冒火的看着宋娴,伸手抓住她的脚,慢慢站了起来。

他朝着宋娴一点点逼近,危险的气息朝着宋娴扑面而来,她忍不住笑了笑,配合他朝着后面倒去。

直至躺在了床上。

齐宥见状一改方才的体贴模样,直接撕扯自己的衣服,露出了一抹邪气的笑。

今夜,显然有人无法安睡……

*

北国。

姜南音他们离开后,星然就大力开始实行她的提议。

目前来说效果不错。

虽然不能让北国百姓立马吃到菜,但过不了多久,就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对于这点时间,他们显然不放在眼里。

毕竟已经知道此举可行,已经看到了希望,知道不是他们异想天开。

这就足够了。

比起以前看不到希望的日子来说,这种可以看到结果的等待实在是太幸福了。

只要他们能够自己种出粮食,自然会安分守己,好好过自己的日子。

也就不会发起战争。

不管对北国百姓还是对其他国的百姓来说,都是好事。

光是解决粮食还不行,星然还投入大量精力在通商上。

他们的牛羊马这些需要出手,也需要购入北国没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还没种出自己的粮食之前,他们还需要有人卖给他们粮食。

无论从哪个方面考量,通商都势在必行。

好在许清安回了天驰以后,就和皇帝说了此事,能让北国安分守己,皇帝自然喜闻乐见,于是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有了皇帝的命令,许清安执行起来速度很快,很快就恢复了以往的商路,和北国开始大量通商。

两国经济瞬间发展起来。

有了银子以后,又有望解决粮食问题,星然开始着手于教育。

北国人生的人高马大的,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很少有人爱读书。

不读书可不行,因为天汗下令,只要年满十岁的男子就必须送去学堂读书。

如果女子想学也可以,还专门成立了女学。

就是为了上下扫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