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臣被陆天明一顿点,又聚在一起商量如何控制质量。
陆天明看他们无意义浪费唾沫,被逗笑了。
不过,他等的人也来了。
天津东边来了几匹马,程启南连连拱手,“恭贺天明大捷。”
陆天明点点头,老头不是朝官,没那么多破事。
“前辈辛苦了,船厂怎么样?”
“还行,铁炼太多了,王徵三艘船同时开工,也用不了宽河工坊一成的铁料,火器工坊不能盲目扩建,暂时先堆着。”
铁炼太多了?
陆天明挠挠头,下马伸手虚请,两人跨越运河,到天津卫外面的官驿落脚。
大明之前一年的钢铁产量,用斤来表示,数量庞大,官民各管各,数据统计混乱。
靠不靠谱,大明朝自己都不知道。
之前山西每年十万吨,宽河开工后,达到十五万吨(作者语,这数据没什么意思,做个对比,建国时才25万吨)。
还没陆天明记忆中一个小型厂的产量,这年头也过剩了。
主要是市场没有开发,不仅没有外部市场,内部也没有。
铁是中枢控制的物资,必须由大商号来兜售,不能盲目向民间开放,以免商贩囤积扰乱秩序。
菜刀、铁锅、工具等都需要时间制作,铁匠工坊无法像油酱醋工坊一样迅速蔓延,上游产量猛增,下游环节却需要时间,当然会堆积。
靠兵器局暂时无法消化,所以李开先才往江南倾泻朝鲜的铁料。
一切都在告诉陆天明,工程,大工程,才是中枢该考虑的事情。
战事不是重点,基建才是根本,现在出现产能过剩是个笑话。
但搞工程的前提,有个更大的问题:没有标准。
官驿正厅,陆天明给众人解释了一下工程基建的道理,解释了一下天津卫必须成为省级地区的重要性。
朝臣低头嗡嗡商量,显然需要时间消化。
“一官,你是福建人,闽西的土楼怎么看?”
侧耳倾听朝臣的郑芝龙赶紧说道,“漳州府北面和汀州府南边土楼很多,龙岩、永定地区自宋代就在建设土楼,如今越来越多,多数是客家人在建设。”
陆天明摆摆手,示意他说详细点,郑芝龙轻咳一声,提高声音,“诸位大人,土楼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抗震、抗风、抗匪。
一般土楼三四层,一百多间房,可以住四十户人家,八百多人,中间还有学堂、水井、厨房、仓储、工房、柴火间、猪牛舍、厕所等一应俱全,一楼一姓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