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的支持,确实是朝廷能够稳固统治的重要原因。”赵匡胤承认这一点。
也正是如此,大宋其实也没有进行太过深刻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土地分配——这些利益原本都是有主的,而且这些利益的主人都真的有一定的影响力,动他们,那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毕竟就算动了这些人,难道就能换来普通百姓的支持吗?
或者,普通百姓们即便支持,他们所能够造成的力量,能够与这些被动了利益的人更加强大吗?
……或许不是敌不过。
但是大宋没有那个时间,当时的自己没有那个时间。
大宋需要尽快站稳脚跟,自己需要尽快稳固自己的皇位,然后,大宋的统治稳固了、自己的皇位稳固了,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进行会引来大动荡的利益分配——因为,大宋还需要面对北面的敌人,要争取时间尽快完成对真正天下的统一。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和那些大地主们翻脸,完全是错误的选择。
只要那些大地主们愿意稍稍松一松口,吐出点肉来,让大宋治下的百姓能够过活,让大宋朝廷手中能够掌握到足够的资源,同时,表示对大宋的坚定支持和效忠,这就可以了。
这些人,才是掌握资源的人啊!
至于说这种做法会不会埋下隐患?不用别人说,赵匡胤自己就能够意识到这一点。
日后大宋总是出现的各种起义,甚至是赵光义在位期间就出现的蜀地起义,估计就是这种选择的遗毒。
但,在赵匡胤看来,这已经是两权相害取其轻了。
反正古往今来,也从没见过要和原本的大地主们完全翻脸的朝廷或者皇帝啊!
而且,就算是后来那个从农民起义军中起家的那个明朝……赵匡胤也可以在现在就下一个结论,他们也必定没有和那些大地主们彻底翻脸。
只要那些大地主们选择支持他们,愿意效忠于他们。
【同时,虽然在仕途上确实受到了限制,但是汉人大地主们却并非没有什么参与政治的渠道。】
【在忽必烈在位期间,大量的汉人大地主,不论南北,都踊跃前往他麾下效力,虽然忽必烈后期开始搞平衡,但是这些汉人地主们也确实掌握了一定的政治权力,并且帮助元朝完成了对天下的统治,哪怕元朝皇位频繁更替。】
【简而言之,虽然最核心的权力掌握在蒙古贵族手中,财权被蒙古贵族交到了色目人手中,汉人大地主依旧掌握了对地方上的影响力,多方共同完成了元朝对天下的统治——如果汉人大地主们普遍,不,甚至不用普遍,而是有一半不愿意支持元朝的统治,那元朝的统治都不能稳固。】
【所以蒙古贵族也并没有在汉人大地主身上减少资源的倾斜,一些汉人大地主和蒙古贵族联合,“广占农地,驱役佃户”,南方大地主有的每年收租就能收到二三十万,驱使的佃户可以达到两三千户。】
【同时,不少汉人大地主还达到了“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的地步。】
【这种双方的紧密合作甚至持续到了元朝末年,在天下农民起义的浪潮纷纷之时,镇压方面,除了元朝朝廷自己派兵南下,就是调动南方汉人大地主们参与其中,而南方大地主们也都踊跃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有兵的主动出兵,没兵的主动出钱,没钱也没兵的就主动自己前去为元朝朝廷将领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