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说完后,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问道:“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45名参加考核的人齐声回答:“听清楚了!”
“那好,现在开始分发试卷。”
待大家准备好后,陈安一声令下,两名监考人员便开始忙碌起来,将试卷和草稿纸分发到每一位考生手中。
这些试卷是总务科上午紧急油印出来的,为了防止泄密,参与油印的人员至今仍被隔离在油印室内,由保卫科人员看守,并有人专门送饭。
他们要等到第二场实务考试开始后,才能恢复自由。
试卷是陈安亲自出的,他参考了后世电气工程师、建造师、建筑师等考试的模式,精心设计了相关试题。
内容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机械制图、电气工程、加工工艺、制造工艺、工程管理等等相关学科。
当然,这些试题的知识点都是基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
对于这次考核,陈安给予了极高的重视。
作为新设立研究所的所长,他知道研究所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能力。
因此,他希望通过这次考核选拔出一批潜力股,作为他的得力助手。
一旦这些助手经过培养,他就可以作为带头人,只提供研究方向和方案就可以了,而具体的验证工作就可以交由这些助手去完成。
这样一来,他就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高层次的研究中去。
不然,所有工作都由他来扛,就是累死也出不了多少成果。
而且,这种考核方式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能够有效防止领导塞进来一些什么都不懂的庸才。
以后研究所有成果了,规模扩大了,有谁想要走关系进来混功劳,可以,先通过考核再说!
言而总之,还是那句话,能者上,庸者下!
而且陈安也想利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厂里那些普通工人们,让他们看到可以通过技术和知识改变命运。
如果想进厂机关,想成为干部,只要能通过研究所的考核就行。
相信,如果以后研究所多几个工人成为干部的例子,工人们就会知道技术和知识的重要性了。
什么,你说研究所三十个编制招满了怎么办?
陈安对研究所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相信,随着研究所的不断壮大和成果的不断涌现,研究所也能变成研究院!
在考试时间安排上,陈安也有考虑。
第一场考试2个小时,中间休息半小时,第二场考试3个小时。
毕竟这样的考试题目大家肯定是第一次遇到,基础知识考试有100道题,实务考试5道简答,5道案例题,得让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答题。
在考试过程中,陈安还特意让监考人员在每场考试距离结束还有1个小时、半个小时和15分钟的时候提醒考生。
让考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时间,避免在最后阶段手忙脚乱。
很快,第一场基础知识考试就结束了!
监考人员宣布停止答题后,所有考生都全体起立,收卷后有序地离开了培训室。
休息半小时后,考生们再次回到考场,迎接第二场实务考试。
而陈安则拿着第一场的试卷回到了三楼办公室,开始批改起来。
只有45份试卷,以他的能力,完全可以在第二场考试结束前批改出来。
当然,如果有智子在,那么三五分钟内就能得出所有考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