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那太子便是亮山首领的消息,
借着商人们往来奔波的东风,恰似长了翅膀一般
风驰电掣般迅速飞抵云国。
刹那间,这消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在云国的大街小巷肆虐开来,传得沸沸扬扬。
街头巷尾,无论男女老少,无不谈论着这位传奇太子,
从他单枪匹马勇闯敌营的英勇事迹,
到与亮山好汉们劫富济贫的义举,
再到和军神妹妹七娘那些暧昧得如同迷雾般的绯闻,
都成了人们口中最热门的谈资,
仿佛整个云国的空气里都弥漫着关于太子的话题。
这日,在街边的茶肆里,
一位消息灵通的食客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说道:
“诸位可知?那七娘与太子月下对酌,剑光映着月光,彼此缠绵!”
说的好像当时他就在场,亲眼所见似的。
这话音刚落,原本就热闹非凡的茶肆里,
茶碗碰着桌沿的脆响此起彼伏,像是被点燃了一般。
旁边坐着的绣娘却抿着嘴笑,
眼神里透着一丝向往,轻声说道:
“依我看,郎才女貌才般配。
英雄美人,倒也算得上一段佳话。”
卖豆腐的老汉把手中的茶碗往桌上重重一放,
脸上写满了惊讶与不满,大声说道:
“无媒苟合!这成何体统!”
角落里,一位书生摇头晃脑,
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高声说道:
“伤风败俗,成何体统!
皇家威严何在,纲常伦理何在!”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执一词,
争论得不亦乐乎,小小的茶肆里热闹得如同炸开了锅。
且说摄政王府中,太后深知摄政王那雷厉风行的脾气,
生怕她听闻这些传闻后大发雷霆,
命令大家不要在摄政王面前谈起此事。
从而破坏如今两国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于是一个个如临大敌,拼命封锁消息。
云国皇宫内,往日里还算活泼的宫女太监们,
此刻走路都像踩在棉花上,小心翼翼,
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这日,摄政王坐在书房批奏折,
平日里下笔如有神的朱砂笔,此刻却悬在半空,迟迟落不下去。
那些繁琐的政务此刻仿佛变成了一团乱麻,让她没了心情。
她把笔一扔,决定出去走走,透透气。
摄政王府上下,众人在摄政王面前皆是噤若寒蝉,
仿佛一群受惊的鹌鹑,生怕一不小心触碰到这个敏感话题,
惹得摄政王不快。
但私下里,大家还是忍不住悄悄讨论,
毕竟如此劲爆的消息,实在让人难以忍住好奇心。
一日,几个宫女聚在一处偏僻的宫墙边,
四周静谧无人,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
她们相互挤挤眼,小声议论着:
“听说了吗?那幽国太子和大武国军神妹妹的事儿,
简直像话本里写的一样精彩。”
“是啊是啊,还说太子为了军神妹妹,在亮山如何英勇呢。
什么单枪匹马救美,那场面,想想就刺激。
如果是我多好。”
另一个宫女眼睛亮晶晶的,满脸的兴奋。
“也不知道摄政王知不知道这些事,
要是知道了,还不知道得多生气呢。
毕竟摄政王和太子……”
一个宫女说着,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正说着,一抬头,却见摄政王不知何时已悄无声息地站在不远处。
众人只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上心头,
吓得脸色惨白,扑通一声齐齐跪下,低着头,
大气都不敢出,心中暗暗叫苦,心想这次肯定要遭殃了。
然而,出乎她们意料的是,
摄政王只是淡淡地看了她们一眼,
眼神平静得如同深不见底的寒潭,
没有生气,也没有吵闹,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情绪。
殊不知,她们压根不知道摄政王和太子之间有同心蛊的存在,
所以才会对摄政王的反应感到诧异。
就在众人稍稍松了口气的时候
摄政王眼角余光瞥见伺候的小宫女还在交头接耳,
突然冷声道:“都很闲?”
这冰冷的声音仿佛一把利刃,瞬间划破了寂静的空气。
众人齐刷刷跪地,额头紧紧贴着冰凉的地砖,
大气都不敢喘,仿佛只要稍微动一下,就会招来灭顶之灾。
偏有那新来的宫女不知深浅,冒死向摄政王说道:
“听说太子和七娘……”
话没说完,突然传来绸缎摩擦的窸窣声。
宫女抬起头,只见摄政王正倚着朱漆廊柱,
似笑非笑地看着她们,那笑容却未达眼底,让人心里直发毛。
摄政王悠悠开口:“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