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星熠充当车夫,带着这五个人连续去了几天有机肥厂。
看到他们工作起来还是挺热情高涨的。不知道过了这几天新鲜劲之后,这些人还会不会有这么大的动力干活。
干活全凭自觉了,黄星熠可没那么多时间天天带着他们过来。
两三天之后,黄星熠就由他们自己自觉去工作了。
他要主持蚯蚓的挖掘工作。新农场的两百亩地,估计要忙活一个多星期了。
黄星熠有自己的计划,打算预留出来陈应策要的干蚯蚓的量,其他的一部分转移到有机肥厂那边进行繁殖,剩下的用来投喂大闸蟹。
直到现在,有机肥厂这边能培养蚯蚓的土也不过是一百多亩地,其他的土地的有机肥到现在还没发酵完全。这边用到的蚯蚓估计不多。
陈应策这次要的干蚯蚓,黄星熠打算把村民手中的全部卖掉,不够的,他再填补一点。
黄星熠让黄祥仙进行统计了。村里养蚯蚓的人到目前为止,多的有一吨,就像黄祥仙家,少的也才几百斤,这么多人的量加起来也不过是四五吨。
黄星熠原以为他们的量会很多,才这么点量,还有怨言?还不够人家一次要的货勒!
新农场这边,从六月份开始培养蚯蚓到现在差不多四个时间过去了。里面的蚯蚓应该已经繁殖得非常多了。理论上已经繁殖两三次了,这数量应该是增长十数倍都不止。
这次全员都参与了进来,包括实习生。又一次展示人多力量大。
只要挖掘机挖得够快,捡蚯蚓捡的速度一定跟得上。
不管大小全都检出来,按规格分类。
大的一部分做成干蚯蚓,一部分运到有机肥厂培养繁殖。
小的,全部回填,继续培养。
中的看情况,部分继续回填,其他的可能会留下一大部分喂养大闸蟹。
经过几年的经验,新农场培养蚯蚓成熟了很多,这次挖出来的数量的确是惊人的。比小石村的农场上了一个档次。
小石村的农场就是个摸索试错的过程,新农场就是直接拿研究结果进行复制,当然有所不同。
新农场培养蚯蚓的泥土有一米厚,黄星熠也舍得放多点猪粪进行沤肥。
导致了这次挖掘出来的大蚯蚓每亩都有两吨,中蚯蚓的也有三四吨,那些小得更加不计其数。
黄星熠看到这样的成果,真的松了一口气,新农场终于看到效益了!
这么大量的大蚯蚓,就算有机肥厂那边一亩地放一吨做种繁殖都还有很多剩余。
黄星熠想一想,还是让有机肥厂那边多一点大蚯蚓进行繁殖的好,毕竟以后那边以后会有大量的土地要用到蚯蚓。
最终,补齐陈应策需要的10吨干蚯蚓,所有的大蚯蚓全部运到有机肥厂进行繁殖。
中蚯蚓回填一半,剩下来的全部用于喂大闸蟹,桂花鱼,淡水龙虾等等。
这次挖蚯蚓,也收了不少的红薯,亩产不是很多,这200亩地一开始就是种红薯藤来喂养大闸蟹。
亩产不大,但架不住有200亩地呀,这一收就是100多吨。这么大的量,黄星熠都不知道要存放在什么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