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音乐的,要拿什么出来跟国学大师辩论。”
有不少京大的学生还急了起来,觉得他非但打乱了他们的节奏,还陷入了霍英华的节奏。
可是这些学生越看周知非越觉得不对劲,越看他越觉得眼熟,很快就有人认出了他是谁。
“这不是【知非】?”
“我看着也像。”
“他刚才说自己是学音乐的,不就对上了吗?”
“我还是他的歌迷,只是他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一开始我居然都没认出他来。”
当越来越多的学生认出了周知非之后,他们反倒是不怎么急了,纷纷都充当起了吃瓜的群众。
看热闹是一个方面,主要也是觉得周知非不可能是什么都不懂的菜鸡。
作为一个公认的音乐天才,要说有多深的国学造诣他们不敢担保,但绝对不会是什么都不懂。
【知非】的歌词功底也很深,得到了很多人的一致认可。
换个说法,就是他的文字功底也很深。
所以讲堂内的学生,都开始期待起周知非要怎么反驳了。
霍英华也观察到了学生们的态度变化,只是他不认识周知非,所以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但是他对自己有着绝对的自信,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深思。
“学音乐的也没事,既然你站起来了,就证明你有自己的想法,不妨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周知非沉吟道:“这样也好,就说你刚才所提到的拉丁字母的优越性,这点我就非常的不认可。”
“那请你展开说说,你为什么会不认可。”
霍英华说话依然慢条斯理,教授的架子摆得很足。
“你刚才说到寒国和樾南将自家的文字拉丁化后,经济就迎来了腾飞,这点让我觉得非常的可笑。不管是寒国还是樾南,他们的经济腾飞都是因为承接了制造业的转移,唯一不同的是寒国承接的是西方制造业的转移,而樾南承接的更多的是我们国家的制造业转移,跟是不是文字拉丁化没有半毛钱的关系。要是关系真的那么大,那北朝又该怎么说?他们国家的文字也拉丁化了,为什么没有经济腾飞?”
“这位同学说的很好,没想到你对经济还有这番见解。像是寒国的经济腾飞确实是承接的西方转移,但你也不能否认转移的过程中,文字拉丁化所带来的便利。而你所举例的北朝并不是个开放的国家,所以不应该列入我们的辩论范畴。”
霍英华似乎早就预料到了会有人这么反驳,所以看起来游刃有余。
周知非眼睛一转:“好,那我们就不讨论北朝,就说小日子吧。小日子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家,也是我们亚洲的第一个发达国家,他们国家可是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汉字的,依然沿用至今,这个教授要怎么解释呢?”
霍英华一脸笑意道:“你说的好,小日子确实是亚洲最早进入发达社会的国家。可你是不是忘了,小日子在进入高度发达的社会后,就陷入了长达30年的经济衰退,也就是他们国内所称的【失落的三十年】。
但这不恰好证明了汉字的缺陷?即使偶然的经济飞跃,但也会因为汉字的局限性终将衰退?华国如今的经济看似红红火火,但依我看来很快就要走小日子的老路了。所以我才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完成汉字的拉丁化...”
周知非直接的愣住了,这踏马还能这样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