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十一年(1218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金国首都——上京。
大雪覆盖了城池,金国皇宫内灯火辉煌,宫殿之中,却是一片肃杀之气。
完颜珣端坐在皇位上,身披龙袍,神情森冷。他的左侧,是太子完颜守绪,眼神凌厉、嘴角挂着一抹冷笑。殿中跪拜着的,是杨康——他才刚从南线带回南宋的情报。
“启禀陛下,”杨康抱拳,“南宋江湖各派、蒙古、大理、埃及、刺客兄弟会、甚至草原新贵都与赵宋结盟。中原,正在集结一股史无前例的力量。”
完颜守绪冷笑:“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杨康躬身:“太子殿下所言极是。但南宋军心渐盛,蒙古亦非昔日之敌,此战不可轻视。”
完颜珣抬手:“很好。杨康,论功行赏,封你为金国镇南王,统辖南线军情。”
杨康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谢陛下隆恩!”
大殿两侧,各国使节一一在列。
花剌子模的札兰丁抱臂而立,眼神凌厉:“我花剌子模誓雪亡国之恨,蒙古疆土,我势在必得。”
法兰西的腓力二世、英格兰的狮心王理查、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巴巴罗萨、威尼斯的丹多洛、圣殿骑士团的罗贝尔四世也各怀心思,低声交谈。
而就在此时,使者快步入殿,高声禀报:“启禀陛下,西夏国王李德旺、高丽国王王?已到上京城外,请求觐见!”
完颜珣一笑:“宣。”
两名身披厚裘、带着随从的国王缓步走入。李德旺双手拱拳:“大金天威所及,西夏愿结盟,共御蒙古。”
王?抱拳:“高丽与大金一衣带水,自当助战。”
完颜珣颔首:“好。你等尽快备兵,前线需要人马。”
完颜守绪目光冷厉:“只要东西两线稳住,南线不攻自破。”
源义经走到前方,单手扶刀,笑道:“我这条老命,就给大金拼了。”
完颜珣叹息:“义经公子忠义可嘉。”
而就在东瀛彼岸——日本,京都。
日暮西山,宫殿里亮起了成排的油灯。
日本将军源实朝、执政北条义时、顺德天皇并肩而坐,气氛紧绷。
“中原将乱。”源实朝眼神锐利,抚摸着佩刀,“蒙古、西方、南宋、金国、安南、埃及……这是改变东亚乃至世界格局的大战。”
北条义时却眉头紧皱:“中原之乱,不是我们日本可以随意掺和的。我们自古讲究忠义,一旦参战,不能背盟,不能背信,否则天下耻笑。”
顺德天皇微叹一声:“可是,这场大战,我们该站哪一边?”
源实朝手按刀柄:“帮中原!”
北条义时皱眉:“帮哪一边?宋,还是金?是帮蒙古,还是帮刺客兄弟会?战场上刀剑无眼,哪有清楚的敌我?一旦卷入,我们将万劫不复。”
顺德天皇微闭双眼:“中原,是群魔乱舞的修罗场。”
源实朝冷笑:“可若我们什么都不做,未来朝贡、商路、地位,皆被西方与蒙古人夺去。我们日本,何时能走到世界的舞台中央?”
北条义时目光坚定:“源殿,我理解你的野心。但请记住,日本必须先稳住国内,方能图谋海外。”
顺德天皇缓缓开口:“朕之意——日本暂且中立,观其变。若有机遇,不失为后手;若形势失控,保存实力。”
源实朝重重一哼,拱手:“……臣,遵命。”
北条义时微微松了口气。
同一时间,金国上京的雪夜,完颜珣召集密会。
他眼神森寒:“各国诸侯听令:安南、花剌子模走西南线;西夏、高丽走东北线;法兰西、英格兰、神圣罗马、威尼斯、圣殿骑士团走中线;大金主力,与源义经领的倭人战团,走正南线。”
“我们要让南宋、蒙古、埃及知道——何谓世界之敌。”
而在南方的临安,郭靖、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黄药师、独孤求败、西门吹雪等人,齐聚城头,望向北方。
郭靖深吸一口气:“这一战,东起渤海,西至中亚,北至蒙古,南到交趾,牵动千年格局。”
李寻欢微笑:“兄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楚留香笑道:“我,已经等不及了。”
陆小凤双指夹酒杯:“哈哈,这回,连我都要认真了。”
黄药师负手而立:“家国天下,这个词,我终于要用在自己身上。”
独孤求败冷笑:“杀。”
西门吹雪低声:“等着。”
风雪呼啸,战鼓渐响。
世界大战,即将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