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紫苏酸笋豉汁炒螺?筲箕蒜蓉蒸罗氏虾?炭烧鱼?蛤蟆粥
夜幕笼罩着黄岐古街,华灯初上,街边的店铺灯火通明,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罗辰和陈瑞沿着街道慢悠悠地走着,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引得他们肚子里的馋虫蠢蠢欲动。走着走着,他们被一家热闹非凡的餐馆吸引住了,店门口摆放着各种新鲜的海鲜和特色食材,仿佛在向过往的行人热情招手。
两人毫不犹豫地走进餐馆,店内人声鼎沸,食客们或是大快朵颐,或是谈天说地,热闹的氛围瞬间将他们包围。
服务员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操着一口地道的黄岐方言说道:“欢迎光临啦,后生仔,看看想吃点啥,咱店里都是本地最正宗的好味道嘞!”
罗辰和陈瑞虽不太能完全听懂,但也感受到了那股热情劲儿,忙笑着回应。服务员递上菜单,罗辰的目光迅速扫过,
紫苏酸笋豉汁炒螺、筲箕蒜蓉蒸罗氏虾、炭烧鱼、蛤蟆粥这几样美食一下子抓住了他的眼球,他兴奋地对陈瑞说:“陈瑞,就点这几样,看着太诱人了,感觉都是当地超有特色的美味!”
陈瑞看着罗辰那迫不及待的模样,笑着点头:“行,听你的,今天就好好尝尝这些小众美食。”
没一会儿,紫苏酸笋豉汁炒螺率先上桌。一盘螺摆在眼前,螺壳上裹着浓郁的酱汁,酸笋的独特酸味与紫苏的清香相互交织,瞬间钻进两人的鼻腔,刺激着他们的味蕾。
罗辰早已按捺不住,拿起牙签,熟练地挑出螺肉,放入口中。
螺肉紧实有嚼劲,在牙齿的咀嚼下,豉汁的咸香、紫苏的清新以及酸笋的酸爽瞬间在口中爆开,那丰富的口感让他眼睛一亮,兴奋地用刚学的方言对陈瑞喊道:
“哇噻,陈瑞,这螺‘好呷得没治’咯!那酸笋,‘溜酸溜酸’的,紫苏香得‘打鼻’,螺肉咬起来‘紧揪揪’,这一口下去,太带劲啦,你快‘搓’(吃)!”
陈瑞也赶紧尝了一口,连连点头,用不太标准的方言回应:“确实,这味道‘霸得蛮’(厉害),在咱老家可吃不着这么地道的。”
这时,旁边桌一位头发花白的当地老人,放下手中的筷子,笑着用方言搭话:“后生仔哟,这紫苏酸笋豉汁炒螺啊,系咱黄岐的特色吃法嘞。
以前出海捕鱼,归来后用这酸笋和紫苏搭着螺肉炒,既能解腻又能去腥,系咱渔民传下来的老方子咯。咱黄岐人就好这一口‘鲜’,讲‘食在当季,味在新鲜’。”老人说得绘声绘色,还一边比划着。
罗辰一听,眼睛里满是好奇,用不太标准的方言尝试着问道:“阿伯,那紫苏和酸笋在咱这儿系很常见的食材咩?”
老人听了,笑得更开心了,点点头:“那可不,咱这海边气候潮湿,紫苏有散寒的功效,酸笋开胃下饭,家家户户都爱用它们做菜。在咱黄岐,这些都系‘家常便饭’里的常客咯。
就拿这炒螺来说,在家做也不难。先把螺放清水里,滴几滴香油,让它们吐净泥沙。酸笋切成小块,紫苏切碎备好。锅里热油,先下蒜末爆香,再把酸笋倒进去炒出香味,接着放螺肉翻炒,最后撒上紫苏,加点豉汁调味,大火快炒几下就出锅,味道和餐馆里的一样赞!”
...
紧接着,服务员端着筲箕蒜蓉蒸罗氏虾走了过来,热情地用方言介绍:“后生仔,瞧好咯!咱这筲箕蒜蓉蒸罗氏虾,那可讲究得很。
老板先把那活蹦乱跳的罗氏虾一只只‘拾掇’得干干净净,再把自家精心捣鼓的蒜蓉,满满实实地铺在虾背上。然后往咱海边人做饭的‘宝贝’——筲箕里一摆,放进蒸笼,大火‘猛蒸’。等蒸好端出来,那蒜蓉香得‘直钻鼻’,虾肉嫩得‘嫩汪汪’,你咬上一口,汁水‘噗滋’一下就冒出来,鲜得人‘直咂嘴’,保准让你们吃得停不下来!
其实咱老百姓在家做这虾,要是没筲箕,用大盘子也行。把虾洗净开背,蒜蓉用热油稍微炸一下,一半生蒜蓉和一半炸过的蒜蓉混合,加盐、蚝油调味,铺在虾背上。水开后上锅蒸个五六分钟,关火焖一会儿,最后淋上热油激发出香味。虽然少了筲箕的竹香,但味道也差不离,这做法在咱黄岐家家户户都知道,是咱餐桌上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