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会很难,结果发现上仲国昌药学课程的只有两个学生,并不是中医系只有两个学生,而是选修药学课的只有两个学生,大多数学生都优先选择了中医诊断学的课程,还有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这些比较常用的学科。
药学主要是研究药物的制备、性质、作用及临床应用,对于大多数只想着快点学到本事毕业就业的学生来说,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至少目前不是。
不过这都是暂时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目光会越来越有远见,会知道这是一门更有前途的课程。
几分钟的交谈,宋芸大致摸清楚了于知意的情况,京市本地人,父亲是制药厂的领导,受家庭环境熏陶,从小对制药有浓厚的兴趣,也跟家里长辈学过一些基础知识,并不是制药方面的小白。
于知意提到自家时,眼里的优越感藏都藏不住,要不是为了打探情况,她根本不屑跟宋芸这样的普通人主动搭话。
没错,在于知意眼里,已经把衣着普通的宋芸定性为普通人,顶多是工人家庭出身,而她自己则是高人一等的干部子女。
宋芸假装没看出于知意眼中的轻视,淡淡笑道:“原来于同学和奉同学都是京市本地人啊,我还以为愿意来学药学的会是外地来的学生呢。”
于知意看了奉凯一眼,眼神颇有些复杂,“是啊,奉凯同学也是京市本地的。”要真论家世,奉凯的家世可比她好太多,她能在宋芸面前秀优越感,却没办法在奉凯面前秀,听说奉凯的父亲和爷爷都在军部担任要职,奉家在京市的地位可不一般。
于知意不想说奉凯,话锋一转,笑着问,“宋同学是从哪里考到京市来的?”
宋芸笑笑,“我也是京市本地人。”
于知意正要问她家住哪里。
只要知道她家住在哪里,基本就能清楚她的家世情况。
然而没等她问出口,上课铃就响了,仲国昌已经走到了门口,于知意只好回到座位。
上午就是两节课,余下的时间可以去听别的课。
奉凯还选修了诊断学和针灸的课程,下课后就收拾了书包离开,走前对宋芸礼貌的点了点头。
于知意还想跟宋芸搭话,因为她后来复盘了一下两人的对话,发现她从宋芸那得到的信息少得可怜,甚至都不知人家住哪,家境如何,反而她自己的家庭情况漏了个底朝天。
可惜宋芸没给她这个机会,利落的收拾了书包,跟在奉凯身后离开了教室。
原本打算回家属院的,结果遇到了白青霞,白青霞邀她中午一起吃饭,说有事要问她。
宋芸只好留下,闲着也是闲着,就去了诊断学的教室听课。
现在刚开学不久,教的还是比较基础的东西,同学们大多是刚接触这个,加上老师讲课讲的比较快,大部分同学都听得一知半解云里雾里,每次老师点到同学回答问题,几乎没有能回答出来的。
但同学们都很好学,虽然听得一知半解,都都很积极的在做笔记,打算课后再结合课本仔细研究,实在不懂再问老师。
讲课老师对同学们积极写笔记的行为很赞赏,不过他很快发现了一个面生的女学生一点笔记都不写,甚至桌上的本子都没有打开。
“最后一排左边第一个同学,对,就是你,你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