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九州初定,百废待兴之际,萧逸与一众谋士正于营帐之中规划着未来的宏图伟业。营帐内,气氛凝重而又透着一丝对未来的期许,烛光摇曳,映照着众人坚毅的面容。
刘伯温微微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萧逸,手中羽扇轻轻一摆,打破了片刻的寂静,缓缓说道:“主公,如今九州之地已入囊中,此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且小皇帝刘协在我们掌控之中,此乃天赐良机。主公以雄才大略,平定乱世,功高盖世,当称帝以成正统。如此一来,可使天下归心,万民敬仰,我军之征伐亦更名正言顺,大业可成,青史留名。”
荀彧听闻,微微皱眉,略作思索后拱手进言:“伯温兄之言虽有几分道理,然此事关乎重大,需慎之又慎。如今虽已据九州,但仍有四州未平,若此时称帝,恐给那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等诸侯以口实,联合起来对抗主公。且汉室虽衰微,然在一些人心目中仍有一定地位,称帝之举或引发部分忠于汉室之人的不满与反抗。不如先巩固现有地盘,待彻底平定天下之后,再行称帝之事,更为稳妥。”
贾诩轻抚胡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文若兄顾虑虽有道理,但亦不可错失良机。如今这天下,早已不是汉室能掌控之局面。主公若称帝,可先施仁政,昭告天下,表明主公乃顺应天命,救民于水火,非为一己之私。且小皇帝在我手,可使其禅位,如此则可减少舆论压力。再者,称帝之后,可分封诸侯,拉拢各方势力,使其为我所用,共图大业。”
萧逸坐在营帐上首,面容沉静,眼神深邃地聆听着谋士们的不同见解。他的目光透过营帐的缝隙,望向远方那片广袤的大地,心中思绪万千。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诸位之言,皆有其理。吾亦知称帝一事,如履薄冰,不可轻率。然吾之志向,乃平定四海,结束这乱世纷争,还天下百姓太平。若称帝能使我军征伐更具正义,能让百姓早日脱离苦海,吾亦不惧这天下汹汹之口。但需妥善谋划,既要安抚汉室旧臣与忠于汉室之人,又要让各方诸侯明白朕之决心与善意。”
刘伯温点头称是:“主公圣明。臣以为可先在各州郡宣扬主公之功绩与仁德,让百姓知晓主公称帝乃众望所归。同时,对汉室旧臣,可给予优厚待遇,保留其地位与权力,使其为新朝效力。对于诸侯,可遣使送去书信,阐明利害,许以重利,分化瓦解其联盟。待时机成熟,再行禅位大典,昭告天下。”
萧逸微微颔首,表示认可这一计策,并沉声道:“既如此,那便依此计行事吧。不过,此事至关重要,必须谨慎小心、秘密筹备才行,切不可让任何消息泄露出去。一旦计划败露,后果将不堪设想。待到我成功称帝之时,必当全力以赴,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不仅要让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更要使得天下安定祥和,四海升平。”
听到萧逸这番雄心壮志之言,诸位谋士纷纷跪地叩首,异口同声地高呼道:“主公雄才伟略,心怀天下苍生,实乃万民之福啊!我等愿誓死追随主公左右,竭尽所能为辅佐主公成就大业,哪怕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一时间,大厅内气氛庄重肃穆,众人皆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