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差役原本懒洋洋地靠在门框上,一听\"呼延家\"三个字,立刻站直了身子,上下打量了程锦月一番,见她衣着虽不华丽但料子极好,身后又有这么多满载的马车,当即堆起笑脸:\"公子稍等,小的这就去通报!\"
不多时,衙门内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个身着官服、约莫四十出头的中年男子快步走出,身后跟着几个差役。那人一见程锦月便拱手作揖:\"下官清河镇里正周明德,不知呼延家公子驾到,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程锦月还礼道:\"周里正客气了。呼延家老太爷听闻清河镇连年干旱,百姓生活艰难,特地命我送来些粮食蔬菜,略尽绵薄之力。\"
周里正闻言大喜,连忙将程锦月请入内堂,一边吩咐差役准备茶水,一边搓着手道:\"呼延老太爷真是雪中送炭啊!不瞒公子说,镇上陆续有几户人家饿死了人,再这样下去,恐怕...\"他说到这里,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程锦月抿了一口茶,刻意压低声音道:\"里正不必忧心。我这次带来了足够全镇百姓食用半年的粮食,还有活禽鲜鱼,足够熬过这个冬天。烦请里正召集各家各户前来领取,按人头发放,大人孩子都算上,不能遗漏一家。\"
周里正连连点头:\"公子仁厚!下官这就去安排。\"说罢起身快步走出,高声吩咐差役敲锣召集百姓。
不到半个时辰,衙门前的空地上已经聚集了数百人。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但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程锦月站在衙门口的台阶上,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心中五味杂陈。
\"各位乡亲,\"周里正高声宣布,\"呼延家老太爷心系我清河镇百姓,特请公子送来大批粮食救济,每家每户按人头领取,大人小孩都有份!\"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不少人已经跪倒在地,不住地磕头道谢。程锦月见状,连忙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诸位请起,呼延家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大家。现在请排好队,先在左边登记户主姓名和家中人口,然后到右边领取粮食。\"
在她的指挥下,差役们很快搭起了两个简易棚子。一个用于登记造册,一个用于分发物资。程锦月亲自监督整个过程,确保公平公正。她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颤巍巍地排在队伍中,便走过去轻声问道:\"老人家,家中还有何人?\"
老妇人抬起浑浊的双眼:\"回老爷的话,就老身和一个三岁孙儿,儿子媳妇去年都饿死了...\"
程锦月心中一痛,招手叫来一个差役:\"带这位老人家先去领粮,另外多给她两只鸡和一些鸡蛋。\"说完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几块碎银子,悄悄塞到老妇人手中:\"给孙儿买件冬衣。\"
老妇人接过布袋,一摸便知是何物,顿时老泪纵横,就要跪下磕头。程锦月连忙扶住她:\"使不得,老人家快去吧。\"
就在这忙碌之际,程锦月忽然注意到队伍末尾站着一位年轻男子。那人约莫二十出头,身材修长,一袭洗得发白的青色长衫,虽然同样面有菜色,但脊背挺得笔直,在人群中显得格外醒目。更引人注目的是,他右手缠着布条,隐约可见血迹渗出,身旁还跟着一位年迈的仆人。
程锦月不由自主地多看了几眼,那男子似有所感,抬眼望来。四目相对的瞬间,程锦月心头一跳——那双眼眸清亮如星,深邃如潭,全然不似饥民应有的浑浊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