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古槐裁曦光,基站穿云网。 麦浪衔数据,新符续旧章。(2 / 2)

\"放你娘的狗屁!\"刘大爷突然从树后窜出,锄头在雨中划出银弧,\"要动老槐树,先刨了俺这把老骨头!\"老槐树的根系在雨中狰狞如龙,树洞里竟蜷着只湿漉漉的刺猬——当年老李就是在这树下埋了亡妻的银镯子。

小李突然掏出手机,屏幕在雨中泛着幽光:\"陈工说,可以用仿生树基站!外观和真树一模一样,还能给鸟类做巢穴!\"他手指飞快滑动,展示着3d建模图,\"看,树干里嵌着太阳能板,树冠是信号接收器……\"

雨声中突然混进柴油机的轰鸣。众人回头,见王婶开着拖拉机冲上山道,车斗里堆满沙袋:\"愣着干啥?先把基站设备护住!\"她甩过来的雨衣裹着股葱花味,老李忽然想起今早她塞给自己的两个茶叶蛋。

秋收时,金黄的麦浪中矗立着二十七座仿生基站。老李站在老槐树下,看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织出银色光网。小李正调试着AI病虫害识别系统,屏幕上的瓢虫突然放大成血红光点——他抓起对讲机的动作,像极了当年父亲抡起镰刀的姿势。

陈工在田埂上支起直播架,背后是\"茅山涡数字农业示范基地\"的牌子。弹幕如萤火虫般飞舞时,他忽然说:\"李叔,记得您讲过亡婶的故事。我们在系统里加了块'数字墓园'模块,只要扫描基站二维码,就能看到……\"

老李的手指无意识抚过树皮上的裂痕。当第一串麦穗数据流穿过老槐树的\"数字经脉\"时,他仿佛看见妻子年轻的脸庞在麦浪中浮现。那些被暴雨冲垮的田埂,被烈日炙烤的麦苗,被冰雹砸出的凹痕,此刻都化作绿色数据,在云端开出不谢的花。

刘大爷蹲在仿生基站下抽旱烟,火星明灭间,他忽然说:\"昨儿个,媒婆来俺家了。\"众人愣怔时,他掏出张泛黄照片,上面是抱着麦穗的年轻姑娘,\"这是当年和俺定过亲的,可惜……\"他望着基站上跳跃的信号灯,浑浊的眼里泛起水光,\"现在好了,俺能告诉她,咱村通'天'了。\"

冬至,老槐树的枝桠在月光下勾画出遒劲的剪影。村民大会室里,大屏幕正播放着央视的采访。当记者问起\"数字乡村建设的最大挑战\",老李忽然起身,烟袋锅重重磕在讲台:

\"不是钱,不是技术,是人心!\"他指着窗外零落的灯火,\"当年通电,有人说'电灯泡不如煤油灯暖和';通自来水,有人骂'洋玩意儿冲了龙王庙'。如今这数字网……\"他忽然哽住,想起今早扫墓时,发现亡妻坟前不知何时多了束野花。

小张站起来,ppt切换成张卫星图:\"这是茅山涡村的'数字孪生'系统,每块麦田都有生命体征,每户人家的悲欢离合……\"他忽然指向屏幕角落,\"看,刘叔家的基站信号波动了——他正在和相亲对象视频!\"

哄笑声中,老李的目光越过屏幕,望见村小学新装的电子屏上,\"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标语已换成\"代码改变命运\"。他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的半块霉饼,忽然明白:有些饥饿,不是粮食能填饱的;有些沟壑,需要光来填平。

夜深了,老槐树在月光下舒展枝桠。树洞里,银镯子与数据线静静缠绕,像古老传说与未来预言的私语。而千里之外的云端服务器里,某个数据包正穿越光纤,将麦浪的低吟送往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