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阳光洒在船坞制造厂的每一个角落,叶荣光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了这个充满机械与钢铁的世界。
十几名工程师和专家教授们正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全神贯注地研究着叶荣光送来的图纸。这些图纸是叶荣光花费了大量心血绘制而成的,每一条线条、每一个标注都蕴含着他的智慧和对未来军舰的设想。
当叶荣光走进房间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一名德国专家率先开口,他的语气带着些许疑惑:
“将军,您送来的这些图纸上,军舰的外形轮廓倒是仔细,就是这内部的构造实在是太过简洁了。这样的设计真的可行吗?”
叶荣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
“就按照我这些图纸上的来建造。至于具体使用柴油机还是蒸汽机,你们可以进行讨论,哪一种性能更可靠就选用哪一种。”
这时,一名华侨专家也忍不住插话道:
“叶司令,我从业多年,还从未见过如此独特造型的军舰。这艘军舰的长度已经与航空母舰不相上下了,而且根据您的设计,船舱内部不仅能够搭载登陆运兵船,甚至还可以容纳坦克。我实在好奇,这些图纸究竟是出自哪位大师之手呢?”
叶荣光突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带着一种自信和骄傲。他看着眼前的十几名专家工程师,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戏谑的笑容,然后说道:
“哈哈!我说是我画出来的,你们信么?”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在场的专家工程师们有些惊讶,但他们几乎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信!”
他们的声音整齐而响亮,似乎对叶荣光充满了信任和敬佩。
这时,一名华人教授站了出来,他的目光落在叶荣光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好奇,然后开口问道:
“那叶司令,您给这个军舰命名的型号是?”
叶荣光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根烟,用打火机点燃,深吸一口后,吐出一团烟雾。他的动作显得有些随意,但却透露出一种沉稳和果断。
“两栖攻击舰!”叶荣光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这个名字已经在他心中酝酿已久。
说完,他又抽了一口烟,然后继续说道:
“其余的军舰建造计划先搁置一下,从今天开始,你们的任务就是全力以赴建造两栖攻击舰。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及时向沈强汇报,明白了吗?”
众人齐声回答道:
“明白了!”
叶荣光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转身离去,他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没有丝毫的迟疑。他已经将两栖攻击舰的设计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简化,使用的材料也是这个时代所能提供的最好的。
然而,与其他军舰不同的是,叶荣光特别增加了防空火力,并且将军舰的长度延长了一些。可以说,这不仅仅是一艘普通的两栖攻击舰,更像是一个小型的航空母舰。
回到国内,而此时的局势却愈发严峻起来。鬼子与1939年6月攻占了汕头和潮安港口,这无疑给第三战区的抗战形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于成风作为一名肩负重任的将领,此时已经兼任司令一职长达半年之久。然而,他的搭档叶荣光却至今仍未归队,这让于成风感到有些不安。
与此同时,王旭的教导师以及 103 军九师,也还在第五战区内全力支援李长官的防御作战,无法及时赶回。
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于成风的心中充满了焦虑。他深知,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那么整个第三战区都将面临被敌人包围的危险。
于是,在与叶荣光,程磊,张辰,进行了一番紧急沟通之后,于成风果断决定召开集团军会议,召集所有在浙北浙西地区的部队军、师、旅长们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当所有的将领们齐聚一堂时,会议室内的气氛异常凝重。于成风环顾四周,看着这些与他一同奋战的战友们,心中感慨万千。他深吸一口气,率先开口说道:
“诸位,目前的局势大家都很清楚。自从鬼子攻占了南昌、武宁、高安、广州等地之后,我第三战区的形势已经变得岌岌可危。我们现在就像是被敌人困在了一个包围圈里,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经过我和叶司令以及程副司令的商议,我们决定向我部正面之敌发起反击进攻!今天召开这个军事会议,就是希望大家能够集思广益,共同探讨出一个最佳的作战方案。在座的诸位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有什么想法和建议都可以畅所欲言!”
于成风话毕,李宁宇率先开口说道:“目前我四十一集团军各部依托大盘山、天台山、会稽山、四明山等山脉,构筑了坚固而稳定的防御工事。这些工事经过精心设计和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抵御敌人的进攻,还能为我军提供良好的掩护和支援。可以说,我们的正面防守已经达到了固若金汤的程度。”
他稍作停顿,接着说道:
“而且,经过半年来的多次试探性进攻和训练,各部官兵的作战能力都得到了显着提升。他们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各种战术和武器的运用也更加熟练。因此,我完全赞成司令的作战计划!”
李宁宇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大家对他的发言表示高度赞同,纷纷点头称赞。
紧接着,徐兵站起身来,继续说道:“李军长所言极是。不仅如此,我们四十一集团军所属各军的大部分部队都已经换装了德械装备。这些先进的武器和装备,大大提升了我军的战斗力和作战效能。”
他顿了一下,然后强调道:
“同时,我们的后勤供给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各种物资和弹药都能够及时、充足地供应到前线,确保了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这为我们实施作战计划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紧接着,徐兵不紧不慢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巧的笔记本,他轻轻翻开页面,展示给众人看,并郑重其事地说道:“我这里有一份教导师王师长发来的作战日志,其中详细记录了教导师与九师之间的每一场激烈战斗。”
徐兵稍稍停顿一下,接着继续说道:
“我本人呢,是炮兵出身,对火炮战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所以,我非常认同王师长所采用的以强大的火炮攻势来替代步兵冲锋的战术。这样一来,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我们部队士兵的伤亡,同时也能更有效地打击敌人。”
说完,徐兵将手中的小本本递给了坐在他旁边的张辰。张辰接过本子,仔细翻阅起来,其他在场的人也都纷纷凑过来,一同阅读这份作战日志。
待所有人都看完之后,房间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过了一会儿,程磊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开口说道:
“那个,徐兵兄弟啊,我不是要故意给你泼冷水哈。你的这个提议确实很好,但是呢,有个实际情况我得跟你说一下。目前,我们各军师所属的炮兵团,其弹药储备还远远不足以支撑发动一场如此大规模战斗的消耗啊。所以,要实施你所说的这个战术,恐怕有些困难呢。”
于成风无奈地叹息一声,缓声道:
“徐兵啊,程副司令所言不假,王旭这些战斗确实是打得酣畅淋漓,可我们集团军的后勤却苦不堪言呐。
这半年来,他几乎都是靠炮弹在打仗,第五战区的李长官早就叫苦不迭了,根本无法为教导师和九师提供更多的炮弹补充。委座之前承诺的全面供给,早在两个月前就成了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