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杏林扬名与蹊跷病症(2 / 2)

医途大唐 稻谷香 1212 字 16天前

\"回大人的话,\" 女子缩了缩脖子,\"上月去嵩山踏青回来便觉乏力,起初以为是累着了,后来... 后来身上就起了这些红斑。\" 她说话时,洛水商船的号子声隐隐传来,与太医院煎药的药香交织。

林羽翻开她的眼睑,见结膜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又令其伸出舌头 —— 舌质紫暗,苔白厚腻。这般复杂的症状,既像当年在药王谷见过的尸蛊症,又隐隐透出几分兵部旧档中记载的苗疆毒术特征。他的目光落在窗外的天枢柱上,鎏金铭文在阳光下刺得人眼花。

\"姑娘家中可有人患过类似病症?\" 林羽将银针留在穴位上,取过朱砂笔在黄纸上画了道平安符,\"我任兵部尚书时,曾处理过西南边陲的毒蛊案件。\"

\"民女... 民女是孤儿。\" 女子忽然剧烈咳嗽起来,手帕上洇开点点血迹。林羽注意到她裙裾上沾着嵩山特有的页岩碎屑,颜色与尸蛊喜食的腐殖土极为相似。

待女子被安顿好,林羽直奔太医院密阁。烛火映照下,泛黄的《蛊毒经》上记载着:\"尸蛊者,以腐尸为引,借活人养蛊,七七四十九日成虫,食尽宿主五脏六腑而亡。\" 他的手突然颤抖起来,想起三年前在嵩山剿匪时,曾在废弃道观发现过类似的页岩碎屑。

密阁墙上悬挂的《嵩山地质图》突然引起他的注意。嵩山腹地的寒武纪页岩层中富含硫铁矿,这种矿石在潮湿环境下会生成硫化氢气体。林羽猛然想起,三年前在嵩山剿灭的毒贩正是利用页岩层的天然洞穴储存毒品。

\"洛水春汛...\" 林羽的目光落在水文图上。今年洛河水位比往年高出三尺,这种异常情况极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使得嵩山深处的页岩层裂隙扩大。硫化氢气体与腐殖土中的厌氧菌结合,极有可能催生类似尸蛊的寄生生物。

他迅速展开《洛河支流分布图》,发现患者居住的里坊恰好位于瀍河与洛河交汇处。瀍河上游流经嵩山余脉,河床沉积的页岩碎屑在春汛期间被冲刷而下,与洛河中的腐殖质混合,形成蛊虫理想的滋生环境。

林羽取出银针,在烛火上炙烤后刺入自己曲池穴。随着银针刺入,他忽然想起《千金方》中记载的 \"水土不服\" 症状:\"南人北迁,多患寒热错杂之症,盖因水土异也。\" 如今这尸蛊症,或许正是嵩山特殊地质环境与洛河水质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更令他心惊的是,患者咳出的血痰中含有微量硫化铁晶体,这与嵩山页岩层中硫铁矿的成分完全一致。这种晶体进入人体后,会破坏红细胞携氧能力,导致皮肤出现蝴蝶状红斑,与尸蛊症的症状高度吻合。

窗外忽然传来乌鸦的夜啼,惊落天津桥上残花。林羽吹灭烛火,袖中银针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知道,这起病症背后,是嵩山地质运动与洛河生态变化共同编织的死亡陷阱。而真正的凶手,或许正隐藏在这复杂的地理脉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