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直到科尔沁亲王离去,都没有定下温宜将远嫁蒙古和亲这件事,敬太妃心中不免生起了一丝不切实际的的期望。
本来这次那两个小子接触温宜,敬太妃就已经做好了准备的,还暗地里命自己为数不多的人手调查了好久,将阿布其和科尔马的性情都拿到手。
只是看着阿布其,觉得他不适合温宜,看着科尔马,觉得还是不适合温宜,若就这样嫁去蒙古,她的温宜可怎么办啊?
可她却没有底气去寻太后,后宫争斗中,她不曾坚定的站在太后那边,自己也没有一个得用的外家,才保不住自己的女儿。
她能做的也就是尽量与太后那几人打好关系,再给温宜多攒些嫁妆,期待她能过的好一些。
只是她没想到,科尔沁亲王都走了,温宜的亲事却还没有定下来。
太后...这是什么意思?
她仍然不敢去寻太后,她怕打碎自己这点期望。
直到几个月后,科尔沁亲王的第八子图鲁阿带着大批的聘礼远赴京城,求娶温宜公主时,敬太妃才真的觉得自己美梦成真了。
毕竟若是要公主远嫁和亲,这会子就该是准备温宜的嫁妆,等先帝孝期一过就护送公主前往蒙古了。
欣太嫔本来自上次安陵容决定不让淑和远嫁蒙古后就与敬太妃疏远了许多。
毕竟一方好另一方就不好,自己这边占了好,再一天天的去敬太妃跟前晃荡,扎人心的同时自己也不自在。
这下好了,欣太嫔又积极的串门子去了,她本就是个豪爽的性子。
图鲁阿此行诚意十足,又愿意留居京城,安陵容没有不应的道理。
如此就该给温宜准备嫁妆了,同时也给淑和备上了。
挑了许久,最后欣太嫔和淑和两个挑中了喀尔喀部一位家世并不算显赫的士族子弟。
图他能留居京城,人还算上进,又是蒙古人。
这也算达成了和亲通婚的条件,喀尔喀部也是草原上的大部族,能用一个不算太重要的士族男丁与大清缔结友好协定,他们也愿意。
毕竟科尔沁部族也未曾得公主远嫁当地。
只是喀尔喀部族免不了打探早先大清与科尔沁达成的“生意”。
蒙古草原也未必就穿一条裤子,各方总还有各方的私心,就像科尔沁,他们自然不会想自己一口气吃成胖子,却会想着自己先吃一大口。
吃爽了再分给其他部族。
实力弱的没办法,实力强的那自然追根溯源,也想来谈谈。
安陵容又是派张廷玉去。
张廷玉很是兴奋。
私心人人都有,在大是大非之事上不犯浑,就能当个好官。
这样利国利民的好事,张廷玉是办的兢兢业业。
而这次喀尔喀部回去蒙古后,科尔沁不再独占鳌头,他们能获得的羊毛就越来越多。
未免堆积过多造成损失,安陵容当即命人加盖几座工坊,并在当地招募女工,按件计工钱,日结。
给平民百姓家里女子一个赚钱机会的同时,鼓励更多女子走出家门。
这一举措朝廷之上屡有议论之声,多为“女子就应相夫教子”“女子上工家中老人孩子谁来照顾”等等。
但也就这么些话了,他们甚至不敢说的大声,毕竟太后就是女子,现在压的他们说不出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