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邪道(2 / 2)

钢刀擦着咽喉划过,韩林正就地翻滚时摸到刺客遗落的令牌,指腹触到蟒纹下方细微的“朱“字刻痕。陈九的刀再次劈来,却在看清他手中令牌时瞳孔骤缩:“你...你怎会有七皇子的信物?“

这话如惊雷劈中眉心。韩林正猛然想起三年前夭折的七皇子朱济焕,其母淑妃曾因与江湖术士往来被赐死。船身剧烈颠簸,猩红袈裟僧人已跃上船舷,方便铲扫断桅杆的瞬间,韩林正看见对方耳后月牙形胎记——与淑妃身边的贴身武僧别无二致。

“原来少林达摩院首座的死,是替你顶缸。“韩林正将令牌掷向僧人,“幽冥教左使藏在少林,怕是想借佛门金身,行那戡乱改命的邪术吧?“僧人脸色大变,方便铲竟转向陈九头颅,血花溅在韩林正脸上时,他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龙涎香——那是皇宫专用的香料。

深夜,韩林正独坐舱中,对着令牌上的“朱“字出神。舱外忽然传来水手的惊呼,他冲出去时,只见陈九的尸体被钉在主桅上,掌心紧攥着半片兵符,纹路竟与朱元璋书房暗格的调兵符吻合。更骇人的是,尸体指甲缝里嵌着半粒朱砂,正是太医院秘制的“九转还魂丹“——此药唯有皇室贵胄才有资格服用。

“大人,雾散了。“医官张院判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手中药碗腾起的热气里,韩林正嗅到一丝熟悉的甜腥。他猛地挥剑打翻药碗,银剑在月光下泛着青黑——果然被下了慢性毒药。张院判后退半步,腰间玉佩晃出微光,那雕工竟是宫内造办处的“江山永固“纹。

海雾渐散,前方岛屿突然亮起冲天火光。韩林正望着火光中若隐若现的佛寺飞檐,想起朱元璋临行前那句“剿匪务尽“。原来所谓的邪魔外道,不过是帝王借刀剔除的眼中钉——七皇子的残余势力、少林暗藏的前朝遗孤,还有...那些知晓皇权秘辛的功臣旧部。

他握紧了那半片兵符,忽然听见岛屿深处传来晨钟。这钟声与皇宫内的朝钟别无二致,却在尾音里藏着一段《大诰》经文——那是朱元璋亲自编纂的治官典籍,开篇便是“乱世用重典“。

韩林正摸向怀中的辞官表,此刻墨迹已被冷汗晕开,却显露出背面隐约的暗纹——竟是一幅东海布防图。他忽然笑了,笑得船身水兵纷纷侧目。原来从他递出辞呈的那一刻,就已卷入了帝王编织的杀局:剿匪是假,借江湖势力清洗朝堂异己、坐实“功高震主者必遭天诛“的铁律才是真。

夜更深了,他将兵符碎片抛入海中,看着它们沉入布满沉船残骸的深渊。那些沉船上的骸骨,恐怕不只是所谓的“匪寇“,更多的是像他一样,想在皇权阴影下求一条生路的蝼蚁。

当第一缕朝阳刺破雾霭时,韩林正下令全速向岛屿进发。他知道,前方佛寺里藏着的,不只是幽冥教的秘宝,更是能撬动整个棋局的关键——或许是淑妃当年留下的密信,或许是七皇子“夭折“的真相,又或许...是朱元璋最害怕被世人知晓的,关于“洪武之治“背后的血腥奠基。

而他,早已没有退路。要么成为棋盘上的弃子,葬身这茫茫东海;要么提着染血的剑,劈开这层笼罩朝堂与江湖的迷雾,让那些在阴影里窃窃私语的鬼魅,都见见这朗朗乾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