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女子悲叹,君子的恩情已然断绝,自己今后又该何去何从呢?此句直接表达出女子被遗弃后的哀怨与无助,深化了红颜薄命、遭人遗弃的主题,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女子对男子的依附以及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以植物起兴,通过对比,刻画了一位因容颜衰老而面临被弃命运的女子形象,抒发了女子的哀怨之情,体现了李白诗歌对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关注与同情,借女子之遭遇,寄寓了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诗中以绿萝、松柏等自然元素为载体,借弃妇的遭遇,表达了诗人自己内心的苦闷和难以言表的哀怨。无论是干仕不遂还是在长安失去皇帝信任,都反映出李白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挫折与失意,使他通过诗歌来抒发这种怀才不遇的情感。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少壮干仕不遂背景下
- 渴望伯乐与机遇:诗中以“绿萝”“松柏”自比,即便“岁寒尚不移”,却仍未得到赏识,表达出李白少壮时渴望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华,给予自己施展抱负的机遇,然而现实却让他只能无奈叹息。
- 怀才不遇的苦闷:将自己比作被遗弃的“贱妾”,“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体现出他因干仕不遂而产生的苦闷,感觉自己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如同被遗忘的女子般孤独无助。
长安应诏后失宠背景下
- 对君恩无常的哀怨:李白应诏入长安,本以为能实现理想,却失去唐玄宗信任。诗中“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借女子容颜易逝、被君恩抛弃,表达他对君恩无常的哀怨,感慨自己曾受皇帝征召,如今却被冷落。
- 理想破灭的失落:以“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形容自己正值壮年、才华横溢,却被闲置,“贱妾将何为”则深刻地表现出他理想破灭后的失落,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在何方,内心充满迷茫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