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诗歌赏析
- 开篇的漂泊感:“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夕阳的余晖洒在诗人的旅衣上,营造出一种略带黯淡的氛围,暗示着诗人旅途的疲惫。“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直白地写出诗人远离家乡,来到一个山川风貌截然不同之地,强烈的漂泊之感扑面而来。
- 对故乡的思念与前路的迷茫:“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在异乡遇到的都是陌生面孔,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故乡,道出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以及对未来能否归乡的迷茫。“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以江水东流比喻时光流逝,抒发游子离家时日已久,不知归期的愁绪。
- 成都的繁华与诗人的孤独:“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描绘了成都城的繁华,高城之中满是华丽的房屋,即使在仲冬树木依旧苍翠,城中热闹非凡,处处可闻吹箫奏笙之声。然而,“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尽管成都美好,但并非自己的故乡,诗人无心欣赏,只能侧身眺望远方,更加凸显出他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感。
- 以景衬情与自我宽慰:“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夜幕降临,鸟雀各自归巢,而诗人的故乡中原却渺远茫茫,难以望见。初月刚刚升起,群星闪烁,以鸟雀归巢反衬自己漂泊无依,以夜空之景烘托内心的迷茫。最后“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诗人自我宽慰,既然自古以来就有离家漂泊之人,自己又何必如此哀伤,在无奈中透露出一种豁达。
主旨
《成都府》主要抒发了诗人初到成都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迷茫,也有在繁华异乡的孤独之感。同时,诗人通过自我宽慰,在无奈中展现出一种豁达的情怀。整首诗反映了杜甫在战乱年代辗转流离的生活经历以及他丰富而深沉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