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的印象中似乎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也未曾有人与她提起过。
那种熟悉的不安又传来,楚朝定定心神道:“你不记得也属正常,岁末朝贡三年一次。六年前有几个属国遭遇灾情,皇上特赦免了那年的岁末朝贡。”
也就是说这一次的岁末朝贡是时隔六年之久。
六年的时间,足够改变许多事情。
沈清忽然想到什么,“恒阳的婚事这么急,是因为岁末朝贡?”
楚朝点点头,这也是他当初没有阻拦的原因之一。
“今年的岁末朝贡有几位王子适龄,说不定恒阳就得去和亲。”
外邦和上京,选哪个还是显而易见的。
沈清眉头蹙起,恒阳的婚事属于是在矮子里挑将军,在泰坦尼克号上选座位。
只不过,恒阳的婚事从头到尾就只有她一个人反对。
从皇上赐婚,到皇后太子等身边的亲近之人,再到恒阳本人,几乎所有人都乐见其成。
在庞大系统下的合力下,她的阻挠如同挠痒痒一般。
她甚至想过,哪怕蒋思思下药成功,估计为了皇室体面和利益纠葛,这件事也会被掩盖过去,大婚依旧进行。
这次的事情,更让沈清明白,在这个时代,孤勇者是不成事的。
寻求可以依靠和团结的力量,才是离成功最近的道路。
“我知道你对这个婚事不看好,但这毕竟是恒阳自己的人生,你没办法替别人做选择。”
楚朝担心这件事会堵在沈清心里过不去,出言宽慰。
“我明白你的意思。”
她对于书中写的恒阳作为和亲公主却惨遭敌人斩杀一事印象过于深刻,所以才对于她嫁给华彻这件事上预设了十分悲惨的结局。
现在想想,当时恒阳的死是作为开战的标志的,无论恒阳说什么做什么,对方都不可能买她的账,到最后难逃一死。
但是现在,恒阳还在上京内,还是皇后的掌上明珠,身边还有可用之人,说话做事都有分量。
凭着她的聪慧,应当不至于如上一世那般无力。
“大理寺那边,情急之下还没在信中写明。蒋思思她……已有身孕,准备放弃这个孩子,不想让人知道。这件事估计还得费心遮掩一番。”
大周从前是一个人丁稀少的民族,通过鼓励生育繁衍慢慢壮大起来,对于子嗣的传承有着近乎信仰的执着。
久而久之便演变成如今这样的局面,大周极少会有人放弃自己的子嗣,一旦被人发现,那个女子势必会背上残害亲身骨肉的骂名,哪怕是遭受屈辱怀上的孩子。
你可以选择避孕,但一旦怀上十有八九都是要生下来的。
曾经雍亲王流连风月场所不做措施,有一两位喝了汤药却还意外怀上的女子被他发现后强行殴打落胎,这件事当时也成为了众人口诛笔伐的热门。
关于无法自主打胎这一点,沈清十分不能理解。
这个世界,在某些方面封建得过分,连打胎药的售卖都管理得十分严格。
蒋思思一定要瞒着她那假惺惺的父亲,也是害怕此事又成为他手中的一个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