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艺是在人的习惯上加强,道艺更改人的习惯。
九要,来自于形意拳,第一要点,是脊背相弓。
脊椎是一张大弓,发力奥妙尽在其中。脊背相弓,是击人的妙法,也是修道的秘诀。
脊背形成拉弓射箭之势,便可打通督脉,让“动物”由尾椎上升入脑,完成练精化气。
道家的静坐,有时要激烈调动脊背,也是为了动物上升。练拳初始,便含着道功。
骨梢:齿为骨梢,有用在骨,切齿则发,威猛如虎。牙之功用,令人胆悚;
九要四梢繁琐,很难周全做到,练形意拳的人终其一生都在九要里下功夫。
学拳后再慢慢体会九要,先说初学的规矩:
练拳术,应循规蹈矩,不可固持己见,致有偏枯之弊。
若专从力之方面发展,则为力所拘;
专从气之方面发展,则为气所蔽;
专求沉重,则为沉重所捆,专求轻浮,则为轻浮所散。
总之气血并重,性命双修,循序渐进,自强不息,久之则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其身体自然能轻、能重。
轻则身轻体健,行走如飞:重则屹立如山,确乎不拔。
盖练神还虚则身轻如羽,气贯涌源则重如泰山也。
从初学规矩,可看出拳理。世人练拳多是执着一项,或是求重,打沙袋、负重力,或是求轻,故弄玄虚。
薛颠则说求什么便被什么局限,拳术是无所求的。
轻与重都不是拳术,拳术是能轻则轻、能重则重的东西。以轻练轻、以重练重,就离题万里了。
有一个打了十年沙袋的朋友,感慨成了沙袋的奴隶。十年都在跟沙袋较劲,养成了恶习,与人交手,交手即败。
一个不打沙袋的朋友考他,两人在家里,说好把桌子抬到墙边,桌子一靠墙落地,两人就撒手比武。
他搬了三次,三次挨打。
他出拳很快,但放下桌子的动作不快。
打拳时的速度,不能转化到日常生活中,只有端上架势,才有速度。
练拳容易执着,练出了力度,得意于力度,会产生很多错觉,功夫不易上身了。
同样,练拳有了轻灵感,得意于轻灵,就肤浅了。
处处得意,永无进步。
练拳如参禅,对一切现象不管不顾。此时人就分了高下,有人是天生的贵族,有人是天生的市侩。
人的气量决定了人的最终所得。练拳人要高傲点。
如何得到这个能轻能重的东西?
薛颠说只要按照全书的诸项要求,循序渐进做去,当功夫做到“神意归于丹田,灵气贯于脑海”时,便能轻能重了。
神归丹田、气贯脑海,是道家“大周天”功法的效果,大周天是为了练精化气。
达到化气的道功,才能获得轻重自如的拳劲——练武与修道是同步的。
武术的真实面目:功高自返朴,一招定乾坤
过去一百年,日本的空手道已经传播到了全世界;
最近十几年,韩国的跆拳道馆在中国已遍地开花;
现在,在中国的印度瑜伽馆也会越来越多;
从建国之后,中国传统实战武术却被中国人慢慢遗忘……
取而代之的,却是体育竞技武术和影视表演武术,也就是大家说的花架子。
大众根本无法了解真正的中国武术。
作为一个实战武术爱好者,在过去几十年,武术给了我自信,我将依据我个人经历,结合我过去的实战经验和总结感悟,与大家共同深入探讨一下关于中国武术这个话题。
习武之人必须德武双修,以修心养德为本。
在武术中武德和技击法是相矛盾的,但又必须把它们合二为一。在技击训练时强调:肯、忍、狠、谨、稳、准六字诀。
招法中含有笑里藏刀的阴险,杀人不见血的无情,声东击西的狡诈。心里要有无所畏惧的胆略,无坚不摧的信心,超越生死的勇气。
这样的训练如无德人掌握了是社会的危害,习武者必须修心养德。
真正的传统武术,返璞归真,毫无“高难美新”可言。
武术的第一基本功是放松,不是压腿、拉筋、翻跟头。
放松是训练出来的,桩法就是放松训练,这种松是相对的松而不懈、紧而不僵,找到身体上下左右前后六向的临界点,就是身体力量归零,怡神达意、舒适自然。
所以站桩不但不累还是一种休息。
中国武术在国内的没落,在于当下的武术标准,“高难美新”套路技术的规范设计,是违背武术本质的。
王芗斋先生论述:人造之拳架子,为一般门外汉、当差表演、拳混子谋生工具,毫无用处且对神经肢体脑力诸多妨碍,损害一切良能,故习此者难有智识。
武术功法是蓄养能量,反对挑战极限。
高难度的花架子即没用又不能养生,初学进入者要选择真正功夫,会真功夫的老师。
真正的传统实战武术很不具观赏性,一般只有一个回合,伸手见高低,拳打两不知。
如何区分表演和实战武术,很简单两只手合在中线上护住从鼻尖至心窝一线的为实战,两手分开敞开中线摆泡斯的为表演武术。
你不会看到任何食肉动物,在攻击猎物时把两只前爪打开。
武术是上天赐给中国人特殊的礼物,是智者的修为。
真正的(非表演)武术动作朴实而简单,运动中所包含着东方人体学、宗教修持法与人文关怀,是一个以身体运动为载体的大文化,从中获得难以言表的身心愉悦。
传统国术注重练功蓄养,首重呼吸,极反对以毁坏人类健康为代价的运动。
从中国武术运动养生理论的角度,绝大部分奥林匹克的运动都是毁坏人类健康的运动。挑战极限使肢体内藏承受超负荷的压力。
争强好斗培养出贪婪功利的心理意识。金牌奖金都是牺牲健康去换取的。
我们看看那些无论获冠军的还是没拿过奖的退役运动员有几个是健康的。
工作事业和他们年轻时的付出也不成正比。
而中国武术家运动寿命很长,到老年身体非常好,是平时注重练功的蓄养。
武术内功主要指的是呼吸方式,在横隔膜以下呼吸叫腹式呼吸,也就是气沉丹田。
内功修炼立要来源于道家的炼养法中的:存思术、内观术、导引术。
太极拳主要来源于导引术,以呼吸引动肢体运动,用一些太极桩法先找到横隔膜以下的感觉。
呼吸分三个过程:吸、止吸、呼。止吸时隔膜肌一圈用手按是硬的就对了。
武术站静桩是修炼身心的重要基本功,它是一个把精神意识在身体上物质体现的过程,在不动的状态下能让四肢麻胀身体出汗。
思维要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虚灵独存,周身内外激荡回旋、悠扬相依,其乐无穷。
练功与练拳是一体两面,功和拳两者皆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