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天下五墨黑之论(1 / 2)

晋平公很清楚自己是怎样一位国君,他就甘愿做一个吃喝玩乐的主。

有一次,晋平公宴请一些大臣。酒正酣时,晋平公居然洋洋得意对群臣道:

“天下再也没有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事了,想喝酒时有酒喝,想听音乐便听音乐,想打猎便打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谁都要听国君的。”

话刚说完,就是一片恭维声,晋平公非常享受。

突然,晋平公看到一个黑影向自己撞来。幸亏他闪得快,侧身避过,那影子擦着晋平公的身子而过,砸向了晋平公身后的纹壁后,落地发出咣的一声响。

众人在惊愕中才发现,原来是师旷操起自己的琴,向晋平公方向夹头夹脑砸去!好在他是瞎子,琴没砸中晋平公。

你师旷几个意思?想要弑君不成?但还没等晋平公开怒,师旷就大声怒喝道:

“刚才,盲臣听到了一个小人在胡言乱语,气愤至极,以琴撞之,这个小人是谁?站出来,盲臣还要痛扁他一顿!”

对这位德高望重的太宰,整个晋国是敬重的。晋平公脸一红,蹿到嗓子口的怒气顿时消了,忙道:“太宰息怒,太宰息怒,那不是小人,那是寡人,您弄错了。”

师旷眼瞎心明,其实哪里会弄错?

但师旷就是这样一个敢于以自己的方式劝谏国君的人。可以说,在当时的晋国,在劝谏国君这一点上,无人可出其右。

这是一位值得世人尊重的音乐大师,晋平公也非常欣赏他,所以对师旷的无礼,晋平公总是不予计较。

这一次,自己差点被师旷的琴给砸了,但晋平公还是对师旷的直言相谏非常感慨,他当场便对众人道:

“寡人无德啊,酒后失言,没有太宰,寡人还将继续犯错,寡人一定要把今天的事当成一个教训。”

在音乐专业上,无人出其右;在劝谏国君上,亦无人出其右。在当时江湖霸权和公室力量都日渐衰落的晋国,师旷如同一颗亮度虽有限但顽强放出光芒的星星,给人耳目一新。

据说,师旷经常以乐谏君,并最早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多次劝谏晋平公要爱惜百姓,不能滥用民力,要尊重劳动。

后世的孟子称师旷为“亚圣”,也正是在师旷的基础上,孟子后来逐渐完善了“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讲,师旷应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位乐师能够深得晋悼公、晋平公两代晋国国君的充分信任,这与其个人的人格魅力和辅政能力是息息相关的。

师旷不但是音乐大师,他更是晋国当时着名的政治家。他才华横溢,正直善谏,口才一流,经常为国君在国政大事上出谋划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