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朝堂事定(6k4)(1 / 2)

朝堂事定(6k4)

朝堂事定(6k4)</p>

“陈圣心怀大义,我代中州之黎庶,在此谢过了。”</p></p>

路宗熹听罢陈牧的话,向着陈牧再次拱手一礼,眼眸中也露出一丝宽慰。</p></p>

陈牧早年在寒北偏僻的一隅之地,任职官吏,临行时甚至还有万民相送,这件事如今也是随着陈牧名震天下,而有所传开,而今陈牧已问鼎天下,举世无敌,但对于黎庶苍生仍然不是置若罔闻,不曾漠视众生,的确是苍生之福。</p></p>

“非是大义,只是举手之劳罢了。”</p></p>

陈牧微微摇头。</p></p>

他从来都不是什么心怀大义的圣人,否则也不会一日之内杀入中州,横扫京都,将过去的因果旧怨一次了结,他只不过是从底层爬出,知晓民生疾苦,且对如今的他来说,想要天下安定,不过已是举手之劳,那他自然不介意一言而定天下事。</p></p>

陈牧又看了两眼手中的原初图,继而将此图收了起来,旋即便与路宗熹一同往殿外走去,而就在两人一路出殿之时,路宗熹忽的想到一事,在一旁说道:“对了,陈圣可知晓昆仑论道?”</p></p>

“路殿主说的,是两年后于昆仑山巅的天人论道吧。”</p></p>

陈牧颔首说道。</p></p>

路宗熹点头道:“不错,到陈圣之境界,必然知晓世间武道,淬体前七境皆已完善,但到了换血之境,则再无路引,故而每隔三十年,当世探索武道前路的天人高手,皆会于昆仑山巅一论武道前路,不知陈圣是否有意。”</p></p>

陈牧此时已走到殿外,仰头看向远处一片蔚蓝的天穹,失笑道:“天人论道……说来陈某如今尚未悟透天人合一,若强行登山,岂不令人耻笑,若两年后陈某能参透天人之境,自不会缺席,会于昆仑山巅,与诸位前辈一轮这当世之武道。”</p></p>

说罢。</p></p>

陈牧便不作停留,踏步向前而去。</p></p>

路宗熹立足于武殿前方,目送陈牧远去,微微摇头。</p></p>

以陈牧当今之武力,不是天人,更胜于天人,当世谁人敢小觑陈牧,谁又敢阻拦陈牧登昆仑山而论道?纵是无数年来世间武人的默契,陈牧也完全可以不顾及。</p></p>

但到了陈牧这般层次,颜面自然是大过于一切,显然是觉得以武力强登昆仑山巅,参与天人论道,是有些落于下乘,要以天人层次登峰,方才不落武圣之名。</p></p>

距离昆仑论道还有两年。</p></p>

陈牧的天赋悟性,在如今的世间自是无人怀疑,他就是当世程。”“不敢。”</p></p>

赵烈等人皆冲着陈牧回应。</p></p>

看着陈牧坦然走向主位,并落座下去,赵烈等诸多朝臣也是心中有些慨然,试想数年之前,他们还曾试图邀陈牧赴京都,想要拉拢陈牧,站到朝臣这一边,令陈牧从八王的纷争中摆脱出来,免于日后闹到天下纷乱。</p></p>

结果短短不过数年,陈牧便修成换血境,练到了个人武力举世无敌的程度,甚至都不需要发展势力,仅凭一己之力,就镇压了整个皇室,这一切思之仍是有些不可思议。</p></p>

“当今天下九分,我暂无意一统。”</p></p>

陈牧在主位落座之后,便率先开口,这一句话也是引起场中不少人的讶异,但也有些人并不觉得奇怪,神色依然十分平静。</p></p>

以陈牧如今展露的实力,要一统山河,说是一念之间或许有些夸张,但也耗费不了多少工夫,不过是翻手之间,就能重造乾坤,开辟新朝,创立陈家之天下。</p></p>

但也正因为,想要登上九五之尊位,不过是翻掌之间,那这个位置对于陈牧而言,恐怕反倒是没有什么吸引力,毕竟自身已经超然于世间,凌驾于凡俗之上,一念间就可决定整个天下的归属,决定世间何去何从,那么帝王之位也不过是烟尘浮云而已。</p></p>

“昔日曾有人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宣朝廷统御世间已有千年,又经前后两代帝王倒行逆施,以至吏治败坏,民不聊生,而今天下九分,却是正合各方另起炉灶,重塑新政,对于天下黎庶来说,只要不生战乱,反倒是一件好事。”</p></p>

陈牧缓缓的说道:“因此我无意改变当今天下之格局,这大宣九分之地,正合彼此监督,谁做的好,就继续治理下去,做的不好,就换有德才者治之。”</p></p>

听罢陈牧的话,在场众多朝廷重臣,乃至各宗派的太上人物,在惊讶之余,心底反倒是微松了口气,他们最担忧的就是陈牧不满于当今天下现状,要去做一些改变,要依仗武力,让世间转变为其想看到的样子,那到时候必然又会掀起一片纷乱。</p></p>

结果陈牧对于天下的状况,比他们预想的还要淡然,甚至都不在意大宣天下九分,九分之地各自为政,还觉得当今的情况符合世道的发展与变化,予以一定程度的支持。</p></p>

治理不善,则改有德者治之。</p></p>

这一句话几乎就奠定了此后天下的基调,别看天下九分之后,晋王、楚王等等皆割据一方各自为政,包括镇北王袁鸿也是占据寒北,但有陈牧这一句话在此,那么天下诸王仍然不过是臣民,只是负责治理封地的臣子。</p></p>

甚至陈牧的意志,比起过去朝廷的意志还要更为震慑人心,因为过去哪怕是大宣朝廷,也不会随意处置寒北道、上雍道等一道之地的道府辖制,毕竟过去能统辖一道之地的,皆是真正的封疆大吏,都是在朝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不可能弱于换血境。</p></p>

纵然是当朝宣帝,想要改换一道之地的道府大员,也要考虑诸多势力的纠葛。</p></p>

但陈牧却不同。</p></p>

一旦陈牧要为之,那无人胆敢不从,他更不会去考虑什么势力纠葛,什么错综复杂的朝堂政治,只会凭借举世无敌的个人武力,一翻掌而定乾坤!</p></p>

一个手执无上武力,仅凭一己之喜怒行事的人物,凌驾于整个世间之上,谁人不惧,若说监察司是监察天下,查察百官,那么陈牧就宛如上神,俯瞰人间。</p></p>

监察司总司主赵烈,此时眼眸中更是泛起些许微光。</p></p>

身为监察司总司主,他查察百官吏治,权势极重,令朝野畏惧,但他终究还是个臣子,面对两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他便毫无办法,每每只能心中叹息。</p></p>

监察司能监察百官下属,帝王统御监察衙司,又有谁能监察帝王?</p></p>

过去无人能做到。</p></p>

哪怕是世间再乱的时刻,大宣朝廷的统治再微弱的时候,宣帝仍然是九五之尊,仍然是天下之主,没有任何人胆敢冒犯,君临着整个天下!</p></p>